1 / 2
文档名称:

蜱虫叮咬2例.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蜱虫叮咬2例.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2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蜱虫叮咬2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蜱虫叮咬2例
孔宏曹娟
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集团皮肤科安徽淮南 232001
【中图分类号】+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65-01


蜱虫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通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可能感染。蜱虫叮咬在淮南地区很罕见,07年以来我科发现2例蜱虫叮咬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1,男,54岁。颈部被虫叮咬1天,于2007年5月4日来我科就诊。
患者2007年5月3日下午于八公山中塘边钓鱼,自觉颈部被小虫叮咬,手拍后未予处理,回家后发现颈皮肤有一小黑点,以为是虫子叮咬所致,且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故未予重视。今晨发现颈前黑点增大至蚕豆大小,遂来就诊。体格检查:各系统未见异常。专科检查:颈前皮肤可见一蚕豆大小深褐色硬甲虫,腹部膨胀成球形,周边皮肤红斑伴轻度水肿。诊断:蜱虫叮咬。处理:先用液氮冷冻刺激虫体,用棉签蘸液氮冷冻虫体2~3次,每次5~7秒时间,给予蜱虫一定刺激,再用血管钳轻轻夹着虫体,抬高其尾部使其与皮肤接近垂直,再顺势轻轻拔出口器。术后局部红斑、斑丘疹,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一天两次,5天后复诊,症状治愈。
患者2,女,48岁。颈部被虫叮咬2小时,于2011年7月18日傍晚来我科就诊。患者当天下午于舜耕山上散步,忽觉颈部被小虫叮咬,同伴发现为一深褐色小虫,欲用手拔,自觉小虫钻往深处,遂来就诊。体格检查:各系统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颈前皮肤可见花生大小红斑伴轻度水肿,中间可见一针帽大小黑点。处理:手术常规消毒铺巾,切开皮肤后取出一绿豆大小深褐色椭圆形硬甲虫,虫体前端两侧可见四对纤细的足。诊断:蜱虫叮咬。术后缝合伤口,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一天两次,2日后换药,手术切口愈合良好,7天后复诊,伤口已愈合,症状治愈。、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蜱虫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虫在宿主的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