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术小品”丛书编辑旨趣
前人治学,讲究义理、考据、辞章。现在看来,三者依然不可或缺。最
近十年间,国内文学批评和文艺研究发展迅速,至八十年代中期已呈现两大
趋势:一则谈问题着眼于所谓大文化的实际背景,不囿于学科樊篱;一则注
重文体实验,故文章自身的趣味性,又得以强调。
本社编辑、出版“学术小品”丛书,乃势所驱使,旨在扬励学术,改善
文风,同时兼有普及与提高两方面的愿望。
普及与提高的统一,落实在文章里是趣味性与学术性的结合。编辑者认
为,当今理论界于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结合上,有所偏失。一些新近问世的学
术著作以营构体系,做高头讲章为事,与读书界否隔日甚。前人有曰:文章
贵在情趣,此言甚善。在目前情况下,倡导学术趣味,而不求诸所谓“系统”
或“深度”,未尝不是一种开拓。
这套丛书以文学、艺术为主,也涵纳与此相联系的其他文史话题。至于
治学方法与著述风格,自然以多样为好。作者学术观点,自是一家之言。是
非正谬,见仁见智,读者自辨。
丛书将分辑出版,每辑十种,迤逦相续。区区小品,以期蔚为大观。
年月
学术小品丛书
重印缘起
十年前,本社策划“学术小品丛书”,旨在弘扬学术,改善文风,未曾
预谋日后经营之道。丛书第一辑十种,第二辑九种,先后于一九八八年、一
九九一年问世,以后惜于力量所限,未能继续推出。然而,读书界于此偏有
厚爱,各书上市未久即已告罄,丛书第一辑还荣获在读者投票基础上评选出
的全国第二届图书“金钥匙奖”一等奖。更未料想,最近七八年来,这种带
有学理意味的文化随笔影响日甚,渐而酿成注重精神关怀的阅读趣味。以出
版者之私衷,读书人有此向上之境,幸莫大焉。
现在重印“学术小品丛书”,一则为觅书的朋友提供方便,一则也借以
表示我们对读者的歉仄。当初,我们在“编辑旨趣”中发愿将这套丛书陆续
出下去,听说不少读者仍在翘首以待。我们计划将来力量充裕时,或接续前
辑,成其大观,或另作擘划,推陈出新。总之,“学术小品”这一编辑思路
还将是联系我们与广大读者的一条纽带。这次重印,从第一、二辑的十九种
书中选印十种,一些话题冷僻或专业性较强的品种暂未列入。
是为缘起,谨叙。
浙江文艺出版社
年月
欧文·肖: 《可以理解的失败》
美国作家欧文·肖的长篇新作《可以理解的失败》,开篇即以一个夜深
人静时的神秘电话,惊醒了书中的男主人公罗杰斯·戴蒙的好梦为始,使全
书整个故事从此不得安宁,而且一直到故事终结,也没有写出圆满而又水落
石出的章节。一个自称为佐罗夫斯基的陌生人,在半夜三点钟打电话给一位
文学代理人戴蒙(取名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两个青年戴蒙与品蒂亚斯间的真挚
友情,最终感动了暴君而得免一死的故事),威胁道:“你年轻时所犯的罪
案已发,你必须设法营救自己。”电话的要点在于警告戴蒙必须偿命,别无
其他。
引起读者大惑不解的是一系列毫无头绪的疑问:这个电话究竟是谁打来
的?是纽约市里无数骗子罪犯中的一个吗?就因为他多年精心经营的文学代
理事业,最终找到了一位无可指责的畅销书作家吗?这个自称为佐罗夫斯基
的威胁者真有其人吗?他和戴蒙有何宿怨,非要置戴蒙于死地而后快呢?翻
开小说耐心看下去,读者无非想知道这个疯子佐罗夫斯基究竟掌握了什么罪
证,足以揭发戴蒙过去生活中的黑暗面等等。可是故事越往下展开,欧文·肖
的构思却越离题八百里。到末了连佐罗夫斯基的名字也不见了,只知道这个
威胁者继电话之后,又寄来了一封恐吓信,致使戴蒙神志恍惚到达精神崩溃
的边缘。他仔细审视一生中的每个阶段,不论是遇到过的道义上的危机或是
矛盾的抉择;总之,自此以后戴蒙的生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岌岌
不可终日。
显然,欧文·肖要把这部小说写成既有惊险悬念的故事背景,又有人物
个性的剖析,以他一贯熟习的手法,高速度地展开情节,来迎合读者的脾胃。
要把这两种极端不同的笔调溶而为一,对欧文·肖说来是不难施出浑身解数
来的,如他的杰作《富人·穷人》就是个成功的例子。这样高超的小说技巧
无疑会得到预期的效果,读者也会感到心满意足。一面享受高速行动的曲折
故事,一面又能从故事人物中找到自己所好性格的转换和变化,人人跟着主
人公的自我剖析而受到激励或慰藉。哪个读者不爱随着欧文·肖的故事对自
己的命运作种种设想呢?小说如若不能引起读者的移情( )作用或是
没有延伸疑问的本领,那就不成其为惊险一类的小说了。欧文·肖在已往的
作品中经常以干净利落的笔触,使读者和他的创作之间产生一种密切的感情
联系,使人读来爱不释手;他善于引人入胜地进入到书中人物的生活中去,
跟着人物出入于险途绝境。
在《可以理解的失败》里,作者干脆把佐罗夫斯基抛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