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家族丧葬文化.ppt

格式:ppt   大小:140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族丧葬文化.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7/12/30 文件大小:1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族丧葬文化.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族丧葬文化 ——“中国家族文化”第二讲
胡中生
天子死日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普通庶民曰死
纲目
前言
丧礼程式
丧礼服制
丧事的“非礼”之处
前言
1、传统丧礼特别复杂、繁琐,包括丧、葬、祭三个阶段,整个过程长达二十七月,按照与死者亲缘关系的远近来决定丧服轻重的“五服”制度,也与丧礼有直接的关系。
2、传统社会重丧之原因:***消亡与灵魂不灭、鬼魂与阴间、***与墓葬、恐惧与敬仰、厚葬、隆祭、永祀。
灵魂不灭:灵魂不灭观念是整个丧葬礼仪的基础,如果人们头脑中没有这种思想观念,就无所谓丧礼葬俗的形成。人们相信灵魂不死,总希望亲人在阴间得到安宁,因而特别重视为死者治丧、送葬、筑坟,力图以此安慰亡灵。
死不被认为是生命的终结,而把它看成是人生旅程的一种转换,即从阳世转换到了阴世(冥界)。因此,人从死去的这一刻起,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新旅途,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从死亡到丧葬的仪礼,即以此种观念为出发点,葬礼被看作是将死者灵魂送往死者世界必经的手续。
宗法制度下的孝道:事死如事生。只要人人尽孝,统治就会永固,孝为道德的根本,“孝为百行之首”。“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道融人丧礼是水到渠成。孝子们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禁乐降食、守丧三年等都可视为孝道,甚至出现极端化倾向,而毁形殒身。
祖先崇拜:崇古尊老、经验传授、情感寄托。
农耕社会:有时间
道教与佛教:幽冥世界、地狱观念
人死后要变鬼,鬼可以作祟于生者,亦可保佑生者,所以人们不惜重金去讨好死者,祭鬼祭祖。同时人们认为死后灵魂有知,因此不惜用重金或铺排夸饰去换得死后的富足与安宁。生者无愧,死者欣慰。
俱怕鬼神的心理控制着人们在葬礼中的行为。葬俗中的点随身灯,目的是为了让刚死去的人看清他去阴世的道路,熟悉周围的环境,特别要认识一下那些前来捉拿他的牛头马面。‘烧纸钱”,意为给亡者去阴间的上路盘费。其它如买水、沐浴、烧草床等程式,都是阴间鬼神观念的表现。送葬时的系飞龙鸡压煞、撤满梁米***、举引魂蟠招魂、请风水先生分针等,无不是安抚神灵、贻赂野鬼的心理表现。
重丧祭。凡治丧祭之道,一遵文公《家礼》,衣食棺椁,称家无有。
——光绪《徽州彭城钱氏宗谱》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礼有质和文之分。如丧事礼仪,最初只是伤痛哭泣、思慕悲哀,此为质。先王以为太直接,便制定了哭丧的形式,穿戴服制等,此为文。文、质相得益彰。后来****俗慢慢演变,只在形式仪文上下功夫,而丝毫不在意制定礼制的初衷。如今的礼制,与其崇尚繁冗华丽,而日趋奢侈,还不如俭朴一些,即使吝啬一点也没关系。因为俭朴虽然不符合礼制的仪文,但不失古时淳风,是礼的本质所在。办丧事的时候,与其礼仪纯熟而没有真正的悲哀,还不如过于哀痛,而不讲究礼节。过于悲痛而不能自已虽然不符合礼制,却是人的天性,是礼的本质所在。天下之事,都是从质开始,逐渐趋向文,当世道衰落的时候,必然只重文而不重质。礼乐虽然形式还在,可是精神已经快要消亡了。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
程子曰:“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祭先主于孝,祭神主于敬。”愚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言己当祭之时,或有故不得与,而使他人摄之,则不得致其如在之诚。故虽已祭,而此心缺然,如未尝祭也。范氏曰:“君子之祭,七日戒,三日斋,必见所祭者,诚之至也。是故郊则天神格,庙则人鬼享,皆由己以致之也。有其诚则有其神,无其诚则无其神,可不谨乎?吾不与祭如不祭,诚为实,礼为虚也。”——朱子集注
哀痛为本,诚敬为先。
(一)丧礼程式
1、临死之前的准备与确认
寿终正寝:当一家之主病危不救,应将他迁居正寝,即房屋的正厅或前堂。家中的子弟等人病危,要迁居所居之室的当中。
戒内外:保持室内外安静,以免惊扰垂死之人,女眷或男眷离开,因为“男子不死妇人之手,妇人不死男子之手”。
属纩:行将断气时,换上新衣服,给他口鼻之间放些新棉花,要是棉花不动,便是气绝。
2、死后(第一天)
废床寝地:在地上放好席褥,死后即搬到垫席,再用衾被覆盖。
楔齿:拿一根筷子横放于死者口中,使死者的牙床不能闭合,以避免难以饭含的尴尬局面。
招魂复魄:派一人持死者穿过的上衣自屋前爬到屋脊的北面,口呼“某人复”三次,再卷衣,自屋后下,将该衣覆盖尸体上。
以上在死者刚断气时就必须立即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