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品德与社会教案
走进食品加工厂
【活动目标】
通过参观、访问、讨论、交流,了解方便面的加工过程,懂得日常生活与工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体会人们工作的辛苦,知道珍惜探们的劳动成果就是对他们的尊重。
体验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培养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说明】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10条内容标准“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与生产劳动的情况”和“走进世界”第5条内容标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走进食品加工厂》是本单元的第二个学习主题,包含“参观食品加工厂”和“生活离不开工业”两个主题活动。在上一个学习主题《粒粒皆辛苦》中,学生以常见的农产品为探究对象,了解了农民辛苦的劳动,透过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食品,对各行各业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每一种农产品都包含着很多人的辛苦劳动,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本学习主题从农业转向了工业,在生活中,工业和农业紧密相连。方便面的生产既需要农民种植的粮食也需要工人的加工、包装及运输和销售。我们的生活既离不开农业,也离不开工业。这两个学习主题的教材编写思路基本相同,教学组织方式也基本一致。
参观食品加工厂
参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我们都知道,观察是感受的基础。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要让学生关注社会,就要让学生去感知世界的真实情况。所以说,只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学生才能清楚一包方便面经过了多少道工序,经过了多少人的劳动,才能体会到工人劳动的辛苦。
教材是按照“参观前的准备――参观方便面加工厂――讨论交流――谈收获和感受”的思路编写的。
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的活动有:
活动一:参观前的准备
参观前要制定详细的参观计划,教师要做好参观前的联系工作,确定好参观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还要组织学生准备好参观所需要的物品,引导学生明确参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参观,明确要了解的问题,制定好参观计划。
活动二:参观食品加工厂
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参观一处食品加工厂或者其他工厂。教师要事先和厂方负责人联系好,争取他们的支持,让厂方明确介绍的重点,按照生产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在厂方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人的劳动。
活动三:讨论交流
第一阶段:参观的收获。
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参观的收获,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大。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感受。
第二阶段: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
我们亲自感受到了工厂里工人们辛苦的劳动,在方便面的加工、生产和流通等领域,还有哪些人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请大家仔细想一想。
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四:我的收获和感受
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工业,都与各行各业工人的辛勤劳动联系在一起。
教材是按照“假如没有工业生产――各行各业的工业与生活――关注家乡的工业生产”的思路设计的。
教学过程是可以设计的活动有:
活动一:假如没有工业生产
“假如没有工业生产,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看到这个问题,我们不由得会想到原始社会的生活,食物没有加工,兽皮披在身上,而学生不会有这样的认识。我们要通过播放图片或音像资料,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资料、图片,了解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活动二:古今对比
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活动三:寻根求源
第一阶段,分组探究:时尚的衣服、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建筑等都来自哪里?
第二阶段:还有哪些工业劳动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系?
第三阶段:假如没有这些工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活动四:了解家乡的工业生产
第一阶段:说说家乡有哪些工业,主要生产什么。
第二阶段:这些工业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关系?
第三阶段:为家乡工业生产献计献策。
【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参观活动。在学生生活的周围,不一定有类似的方便面加工厂。另外,限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当前的学校安全教委问题,对于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教师也常感到无可奈何。对此,教师要注意灵活安排。参观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工业生产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分工合作、辛苦劳动。没有方便面加工厂,我们可以参观馒头加工厂、面条加工厂。教师不方便带领学生参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