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咸政办发[2013]129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咸政办发〔2013〕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机构:《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17)已经2013年9月13日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9月18日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讨论稿)(2013-2017)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工业集中区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相配套的产业集聚区。为了加快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编制了《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就工业集中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方向等进行规划,是我市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二、规划依据《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咸阳市“十二五”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咸阳市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咸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咸阳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咸阳市关于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咸阳市关于能源化工等九大产业规划》、《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三、规划范围咸阳市全市域,包括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咸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及西咸新区五大板块咸阳区域。四、规划年限规划期限:2013~2017年。第二章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工业集中区发展现状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2004年开始:..普遍建设,2008年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止目前,全市经县级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工业集中区有35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有14个,市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有12个,县级建设的工业集中区9个,正在规划中集中区5个。全市35个县域工业集中区规划总面积为246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载体。全市按照“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总体思路,把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使集中区经济迅速壮大,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市35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入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户以上,,,,,工业集中区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中小企业经济总量的72%以上,而且比重在逐年攀升,为推动县域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投资硬环境日趋改善。各工业集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区配套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达到“七通一平”16个,“五通一平”15个,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5亿多。如秦都科技产业园主干道绿化、排水、;兴平市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园投资3883万元建成了园区一路、园区二路、科技路、科技一路、科技三路等五条园区道路;,建成创业大道、科技一路、科技大道、建成日供水6450吨的园区配水厂等;,建成了矿区公路,投资3800万元建成了园区的新安路、西府路、创业路、亭北大街四条道路,较好的满足了集中区企业入驻的要求。(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各集中区结合实际,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橡胶加工、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大部分工业集中区的主导产业占比达到70%。其中秦都沣东装备制造工业园、兴平装备制造工业园、泾阳工业密集区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乾县纺织工业园以发展纺织业为主,兴平食品工业园、礼泉食品工业园、三原清河食品工业园、永寿绿色食品工业园以发展食品饮料为主,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长武煤电工业园、兴平化工工业园以发展能源化工产业为主,淳化润镇工业园、旬邑土桥农副产品加工园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洼地效应逐步显现。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产业基础的进一步夯实,集中区招商引资的主渠道作用得以发挥。截止2012年底,集中区累计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以上。一大批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入驻集中区,如秦都区的子午轮胎项目、彩虹玻璃基板项目、钢管绳线项目,渭城区的多晶硅项目、兴化大化工项目、金龙鱼粮油深加工项目;礼泉、乾县、泾阳引进的海螺、声威、冀东水泥以及三原娃哈哈、白象等国内知名企业的陆续入驻建成投产,为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当前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机遇(一)制约因素1、要素制约仍然突出。一是资金瓶颈。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工业集中区和区内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多数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特别是生活配套、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等,难以满足加快发展的要求。二是用地瓶颈。随着集中区建设的加快,规模的扩张,现有用地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同时,个别项目土地利用率不高,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达不到要求,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集中区发展的重大障碍。三是人才瓶颈。我市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势和有效机制,企业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匮乏,“二次创业”缺乏足够的智力支持。2、发展方式相对落后。一是产业布局不合理。集中区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导致产业分布相对分散,企业协作能力不强,集群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同时,集中区拼资源、比政策,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也较为严重。二是产业层次偏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主要靠政策优惠和低要素成本吸引外来投资,引进的项目总体上表现为产业低端、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成长性能的领军企业不多,产业升级任务艰巨。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创新机制活力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不足,科技创新对集中区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强。3、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是集中区机构设置不规范。集中区机构设置不全,导致职能残缺,项目审批环节过多、时限过长、效率低下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二是运行机制仍有不适应的地方。由于管理模式的原因,集中区运行管理企业化程度不高,投入与产出脱节,运行效益不理想。同时,一些集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多头管理,工作协调的难度较大,加快发展的合力不强。4、环境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集中式的区域开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区域内水、大气、固废等环境污染趋于复杂。部分工业集中区在规划初期,没有充分对环境进行评估,致使在开发中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向好的机遇。未来几年,尽管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全球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向好的态势,确保经济强劲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为县域工业集中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导致国内外大量的产业和资本将继续加速向我国中、西部转移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为我市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咸阳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随着集中区产业定位、基础设施、管理机制、招商模式等进一步完善,我市工业集中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承接能力将大大提升。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建筑材料、纺织服装、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优势和特色产业可抓住产业转移、重组带来的机遇,优化结构,提质增速,促进集中区产业集聚与创新发展。3、叠加的区域发展政策机遇。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我市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咸阳作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组成部分,省上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为咸阳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整合要素、吸纳资源提供了强大支持,这些为促进我市工业集中区优化布局、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城镇化加速发展带来的机遇。集中区城镇化是工业集中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性要求。随着我市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也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在产业升级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背景下,有利于促进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并使其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力引擎,成为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试验田”。我市作为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势必带来巨大的内需和投资空间,“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将成为我市工业及工业集中区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第三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咸一体化和建设大西安的机遇,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聚集,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集中区产业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为目标,以集中区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主导产业为纽带,以技术创新为先导,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进成长型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提高工业集中区产业关联度和聚集度,着力推进运行方式集聚化、布局方式集群化、发展方式集约化,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真正使县域工业集中区成为我市壮大支柱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把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全民创业的活跃区,新型工业的示范区。二、发展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原则。集中区的规划开发,以秉承“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采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考虑其土地规模、人口规模、资源环境、市场条件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科学定位,全面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既能满足近期发展要求,又要满足远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集中区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控制在8平方公里以内,市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控制在5平方公里左右,对新建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先期规划面积控制在5平方公里以内,并根据集中区发展情况做好规划修:..编工作。坚持创新驱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服务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创新升级,培育百年长青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以创新带动集中区产业升级。坚持外向带动,积极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和国外市场,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坚持产业聚集,关联发展原则。围绕集中区主导产业展开规划布局,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对集中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使集中区成为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块。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支持集中区内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坚持集约用地,布局优化原则。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格生产用地和生产辅助用地的比例,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工业集中区内严禁商品房项目的开发。合理规划集中区产业空间布局,增强集中区与全市主导产业及开发区的配套协作关系,力求形成集中区产业发展特色化,使集中区建设与整个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相协调。坚持循环经济,低碳发展原则。按照循环经济、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功能的要求,初步构建以资源投入减量、产品再利用、废物再循环的清洁生产方式。集中区项目建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绿化率达到20%以上,工业“三废”再利用率达到70%、处理率达到90%,实现达标排放目标。符合环保规划要求,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量。:..坚持突出特色,专业发展原则。通过规划引导,找准比较优势,做好集中区主导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集中区主导产业应控制在3个以内,主导产业产值占集中区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70%以上。要引导集中区以外的企业,按照集中区产业方向,逐步向工业集中区转移。对已进入县域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凡是与该集中区产业方向和特色不符,或者对其主导产业有影响的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所属专业和特色的集中区转移,逐步实现集中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凸显集中区产业优势,避免建设“小而全”的综合型园区。三、发展目标--经济总量目标。至2017年,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3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2%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0%以上;实现税收113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8%。--规模发展目标。至2017年,集中区入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100户以上;工业总产值过100亿元的集中区达到18个,过200亿元的集中区7个,过300亿元的集中区3个,过400亿元的集中区1个;新创建省级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集中区14个,使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达到28个。--招商引资目标。五年累计实际引进到位资金达1000亿元以上,年均达到200亿元。5年累计引进项目1500个以上,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000个以上。--科技创新目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以上,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省级以上著名商标达到60个以上。--节能减排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水耗以及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国家、省、市保持同步下降。企业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集中区建设目标。新增集中区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集中区规划总面积达:..350平方公里,五年累计完成集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亿元,年均达到30亿元。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第四章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方向一、集中区产业选择原则1、规划引导原则。每个工业集中区在建设前都要做好中长期规划,在规划中准确定位集中区产业,充分发挥规划对产业的前瞻性和引导作用。2、发挥优势原则。要以充分发挥当地区位、资源、土地、劳动力等自然优势,准确定位集中区主导产业,加快自然优势向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步伐,带动集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彰显特色原则。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充分考虑对地方特色经济的发扬与传承,彰显区域、生态、历史、文化、民族等特色,做好园区主导产业定位。每个集中区的主导产业不超过3个,努力提高集中区产业关联度、集中度和产业特色,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集中区,以产业集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4、错位发展原则。各集中区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坚持错位发展,避免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各园区之间良好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关系,推进集中区产业融合。构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新格局。5、市场导向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加快发展集中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前景广的重点产业,通过不断扶持和培育形成该集中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6、两化融合原则。推动集中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将信息技术积极向生产领域渗透,将电子商务、工业:..7、承接转移原则。充分发挥集中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做好集中区产业发展对接,承接更多的外来资本和外溢产业。二、集中区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县域工业集中区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等传统产业规模,加大核心技术引进和研发,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加快医药、建材和纺织产业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引进培育知名品牌,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化工产业:以彬县城西煤炭工业集中区、彬县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区、长武煤化工业集中区、长武煤电工业园、旬邑旬东循环经济产业园、兴平化工工业园等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以煤油加工和煤加工为核心,以石油炼化、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等系列产业为重点,布局建设原油炼化、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乙烯裂解和烯烃聚合等项目,依托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围绕煤化工、石油化工、橡胶化工等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高端化工等产业,不断壮大能源化工产业,将该产业集中区打造成为技术先进、资源利用高、核心竞争力强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以兴平装备制造工业园、秦都沣东装备制造工业园、渭城新兴产业园、武功县工业园、永寿商流汽配工业园等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坚持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以自主创新为驱动,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石油和煤炭重型设备、航空船舶装备、汽车零部件、输变电设备、纺织机械等制造产业。食品制造产业:以兴平食品工业园、礼泉县工业集中区、旬邑县太村产业园:..集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围绕粮食、蔬菜、干鲜果品、禽畜产品等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果蔬饮品、乳制品、肉制品、方便和烘烤食品等产业,大力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能源食品。医药产业:以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秦都沣东装备制造工业园、三原陵前白鹿工业集中区等为依托,充分发挥现有的中医药研发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新型中药、化学药及制剂、生物制药等产业、扶持发展保健食品、医药器械和卫生材料。加大对骨干医药企业的帮扶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增强医药产业竞争力。建材产业:以乾县建材工业园、礼泉建材工业园、泾阳云阳建材工业园、永寿能化建材工业园等为依托,促进建材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建筑陶瓷及新型墙体材料,形成以水泥工业为主体,以煤建材、冶金建材和化学建材等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工业体系。纺织产业:以咸阳新兴纺织园、乾县纺织工业园等为依托,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做好下游产业链的有机配套。积极培育设计、加工、销售等要素市场,围绕棉纺织、针织、染整和服装家纺组成的主导产业链,突出优化棉纺织、针织等上游产业,配套功能性染整,延伸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积极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引进优势纺织企业入驻新兴纺织工业园,形成国家级纺织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基地。电子信息产业:以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秦都科技产业园等为依托,集中力量发展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材料、信息技术等产业,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层次和整体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咸阳环保装备生产基地、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园、秦都区新:..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和新能源电池。风电以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和大功率风电发电机,高速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为主;太阳能以光伏电池生产制造和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为主;新能源电池以新型动力电池、高性能电池技术、可充锂离子电池组、燃料电池和热电转换领域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新材料重点发展光伏与硅电子材料方面开展多晶硅提纯、多晶硅线束切割机等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发,加快推进光伏超白玻璃、手板显玻璃、高纯硅材料等产业化发展,保持微波电路用覆铜板、铜板、金属基覆铜板等产品的行业优势。节能环保重点发展节能产品开发与装备制造,废弃物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材料开发等领域,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迅速壮大。主要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汽车、电器拆解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粉煤灰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第五章县域工业集中区空间布局一、布局原则统筹合理安排产业、集中区和生态三大空间,注重集中区与产业的互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重点构建集中区产业板块,促进产业的集中开发和资源的集约利用。一是突出产业特色与集聚,促进集中区产业板块化发展。以市场为引导,坚持集中区集约布局,板块化发展,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延伸优势产业链条,形成叠加优势,促进工业企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集中区集中,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龙头企业成长,增强产业规模效应。二是加强集中区引导与管理,提高集中区利用整体效率。突出各类集中区比较优势,避免各类集中区用地相互干扰,集约利用空间资源,促进集聚发展,强化空:..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构建产业、集中区和生态空间。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考虑产业、集中区和生态空间。根据各类集中区的不同要求和自然、经济和社会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类集中区用地。在保障必要产业的同时,充分考虑集中区配套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布局总体框架按照咸阳市十二五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定位县域工业集中区空间布局,合理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的配置,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新格局,构建“七板块、多园区”的县域工业集中区总体框架。以壮大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升级为动力,以关联产业为纽带,以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为依托,引导企业向县域工业集中区集聚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强化工业集中区空间发展效应,增强集中区与板块、县域的互动发展。(一)咸兴乾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板块: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咸阳新型纺织工业园,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秦都科技产业园,秦都沣东装备制造工业园、兴平装备制造工业园、兴平化工工业园、乾县纺织工业园等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加快壮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纺织服装、医药等产业,推进高新区、秦都区、兴平市、乾县融合发展,打造咸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乾礼泾现代建材产业集中区板块:以新型干法水泥、管材和新型墙体材料等为重点,以乾县建材工业集中区、泾阳云阳建材工业集中区、礼泉建材工业集中区、永寿县能化建材工业园等为依托,坚持上大压小,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形成以水泥工业为主体,以煤建材、冶金建材和化学建材等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工业体系。:..(三)彬长旬能化产业集中区板块: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为目标,以彬县城西煤炭工业园、彬县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区、彬县新民煤化工业园、长武煤化工业集中区、长武煤电工业园、旬邑旬东循环经济工业集中区等六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加快煤向电力转化、煤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向化工产品转化,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等产业,推进煤炭深度开发利用,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彬长旬地区煤炭资源整合转化及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四)兴礼泾三永旬淳食品产业集中区板块: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食品产业链条为重点,以兴平食品工业园、礼泉县工业集中区、泾阳县城工业集中区、旬邑县太村产业园、三原清河食品工业集中区、淳化润镇工业园、永寿绿色食品工业园等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打造区域重要的食品产业集中区板块。(五)泾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区板块:以招引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以渭城民营科技产业园、渭城新兴产业园、秦都沣东装备制造工业园、三原高科装备制造工业园、泾阳工业密集区等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引进先进技术和成熟工艺,加快装备制造业规模扩XXX聚集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产业,促进装备制造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六)沣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区板块: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为重点,以秦都新能源产业园、渭城新能源产业园等县域工业集中区为依托,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鼓励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七)秦渭泾三现代物流集中区板块: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以秦都区汽车产业园、泾阳苏宁电购物流园,泾阳原点新城家具产业园等为依托,积极发展商贸流通等现代物流产业。附图:1、咸阳市各类专业工业集中区空间布局图(略):..2、咸阳市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板块布局图(略)第六章各专业集中区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按照主导产业定位的新建集中区,历史上形成的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占集中区总经济总量70%以上的,经各县市区政府规划建设并命名的各类工业集中区称为专业工业集中区。目前我市的专业集中区共40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工业集中区14个。按照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全市工业集中区总体布局框架,对全市40个县域专业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做具体规划。附表:《咸阳市县域专业工业集中区现状、项目、目标及产业方向》(略)第七章保障体系与政策措施一、加强组织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机构编制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咸字2013〔14〕号)市编办文件精神和要求,务必成立统一的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切实按照精干、务实、高效的要求,落实机构编制,配强领导班子,配齐工作人员。并逐步对发展快、规模大、贡献多、主导产业优势突出、集群效益明显的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高配为副县级,并实行动态考核管理。(二)理顺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全县的工业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认真履行“规划、开发、管理、服务”的统一职能。统一管理该县域内各专业工业园区,并向各专业工业园区派出管理机构,实行一区多园化管理体制。各县市区政府要赋予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一定的经济管理权限,对所在辖区内的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各县:..市区的工商、税务、土地、环保、城建等职能部门可在规模较大,条件成熟的集中区内设立派出机构,由集中区管委会进行统一协调,做到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三)完善考核工作,健全竞争机制制定出台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奖励办法,在考核工业集中区的销售收入、实交税金、劳动就业等绝对指标的基础上,将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工业集中度(即集中区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产业集聚度(即集中区内主导产业产值占集中区总产值的比重)等相对指标也纳入考核范围,强化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中的责任。建立市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分类管理和退出机制,对发展快、潜力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新建工业集中区将陆续纳入市级重点建设工业集中区范围;对规模小、发展慢、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的集中区,按照有关程序退出市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确保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水平。(四)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建立完善县域工业集中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集中区企业数、固定资产投资、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利税、从业人员等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分析,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局、集中区要设立专职统计岗位,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定期向市中小企业促进局报送相关统计数据,切实做好集中区经济指标统计工作。要加速信息化进程,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县域工业集中区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推进“信息入企”工程,培育信息化应用重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