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1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印度总理尼赫鲁.pdf

格式:pdf   页数:2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印度总理尼赫鲁.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印度总理尼赫鲁.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尼赫鲁
印度总理
一、早年纪事
普拉雅是一座古老神秘的印度小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年以前,它
的重要首先在于位置特殊,位于恒河和朱本拿河这两大圣河的文汇处。古代
传说还有第三条河萨拉斯瓦提河在此汇流,不过它仅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之
中。戒日王将普拉雅定为他的陪都之一,在这里四处封地,他本人每隔五年
便来此地向穷苦人分发一次财物。然而那个时代,即使上层阶级的生活也并
非总是无忧元虑,不少人来到这里,站在年代久远的无花果树下冥想,随后
纵身跳人滚滚奔流的河水中自杀身亡。古代神庙的遗迹现在依然存留在那
里,它曾是世世代代人们顶礼膜拜的重要场所,目睹了千年的风风雨雨。
普拉雅也像许多其他古代世界的中心一样,多少世纪早已是一片残垣颓
壁,满目废墟。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大帝在世纪巡视了大河汇流处,建起
一座新城,命名阿拉哈巴德,意为“真主之城”。恒河被誉为一部流动的印
度历史,远古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年就看见了这条河,他们赞叹过它难
以抗拒的魅力。在印度的神话中,恒河发源于大神湿婆的头顶,湿婆显然是
喜马拉雅山脉的象征。古希腊的武士曾在亚力山大大帝率领下入侵印度,但
遭到当地的统治者昌德拉芨多的殊死抵抗,两军血战的地方就离现今的阿拉
哈巴德不远。
这座城市有它独特的韵味,它接待来自次大陆各地的朝觐者。人们到这
里觐拜是为了获得精神和肉体上的纯洁。随着英国人的到来,阿拉哈巴德也
与所有英属印度的城镇一样分成旧城和现代的“新区”,城中有城。旧城区
住着普通百姓,这里有熙熙攘攘的集市和每日价乱哄哄的噪音。乡村离旧城
不远,即使住在城里也能嗅到那里散发出的质朴气息。旧城是穷人的庇居地,
但也有一些富人宁愿偶尔呆在那里品味传统的简单生活。
新、旧城区的对比异常明显。旧城区很少有人照管,其中最贫困的地段
则完全没有人理,那里没有一条好路,几乎全是狭窄的陋巷,灯光昏暗,没
有像样的下水道或卫生设施,人们耐心地忍受着这些不便,很少抱怨,当然
即使抱怨也无济于事。“新区”中住着本地大大小小有权有势的人物,他们
中有英国官员和生意人,也有上流社会的印度人、中产阶级人士、地方官吏
等。从旧城征收的市政收入比从“新区”征的多,但用于后者的开销却远远
超过市区开支,由于“新区”占地宽阔,需要修更多的道路,必须得到维修、
清扫,供水和照明,那里的下水道、供水系统和卫生设施要普及得多。
富人区内任何一家的大事小事很容易传开。年月日这天,阿
拉哈巴德“新区”的一幢屋里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尼赫鲁家族多了一个
男孩,贾瓦哈拉尔降生了。几个月后,人们将新生儿送到一次隆重的庆典上,
用一支旧秤为他称重,秤杆上挂的不是普通的秤舵,而是粮食,称完后主人
便将粮食分发给穷人,这是一个不知沿袭了多少代的古老风俗。随着孩子一
天天长大,拥在他家邸室外面祝福和接受免费款待的人数更多了。
尼赫鲁家族源于古老的克什米尔婆罗门谱系,属于最高的印度教种姓,
相当富有。他们本可能永远留在北方,但一位叫拉杰·考尔的祖先改变了家
族的命运。年,一度强大辉煌的莫卧儿帝国已开始走向衰落,但皇帝仍
然能像过去那样施恩布德。当时的统治者是一位平庸无能的王公,但喜欢结
交地方名流,他邀请考尔移居德里附近,并将靠近运河的一幢房产和周围的
土地授予这个来自克什米尔的移民家族。“运河”一词在乌尔都语就读“勒
哈尔”,考尔一家也像其他王室封臣那样以居处的特征命名称家族为“勒哈
尔”,后来转音成了“尼赫鲁”。忘却旧姓并非表示对过去有何怨恨,克什
米尔出生的人从来就认为那里是人间天堂。尼赫鲁一家从没有忘记他们的克
什米尔出身,他家的社交圈子里出入的人几乎都是来自克什米尔的名门望
族。
世纪后半期的印度相对比较平静,全国的政治生活主要集中在加尔各
答、孟买、马德拉斯三大城市,但由于印度中产阶级的迅速成长,政治活动
也开始在其他地区兴起。年,一位叫欧文的英国开明绅士创建了近代印
度的第一个政党国大党,鼓励印度人敦促英国统治者推行民主改革,让他们
积极参与本国的政治。国大党的成立成为印度近代政治意识的肇始,律师等
城市中产阶级也步人这一行列。到贾瓦哈拉尔出生的时代,国大党已经发展
壮大,但与普通人民仍保持着遥远的距离。
贾瓦哈拉尔是他父亲莫蒂拉尔·尼赫鲁与第二个妻子生下的孩子。莫蒂
拉尔岁时曾从拉合尔娶回一位克什米尔妇女,但她生下一子后便很快病死
了,他们的儿子不久也随母亲归天。莫蒂拉尔再一次结婚,这次他选中的是
一位年仅岁的拉合尔少女,婚前家人叫她萨苏,婚后易名斯瓦鲁普拉尼,
搬人当时仍由莫蒂拉尔年迈的母亲操持的尼赫鲁家庭。她与婆婆的关系不甚
融洽,时常发生矛盾,几乎每一次都是媳妇忍让了事。这对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