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反思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认为数学教学不能上成单独的数学课,而需要我们用心去教学,去反思,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反思。目前,忽视小学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教师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
1.数学无德育。这类教师从心底里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没有德育任务,因而教学中只求“数学味”而抛弃“思想味”,品味单一。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明确的德育任务要求。如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启蒙、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科学价值观的建立、数学素养的提升等等。如果教师认为这些不是德育的内涵,不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那么就很可能会回到“课本代表一切”、“知识代表一切”的老路上,必将无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对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就是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演算、检验等态度与习惯,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应该说,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缺乏德育内容,也不是没有德育任务和要求,缺少的只是发现、挖掘、利用及实现要求的行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资源。如“近似值”的学习,就有助于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学反思《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反思》。但有些教师总认为数学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本身就不具备德育的功能,内容上也缺乏德育素材,因此教学中不渗透德育,结果白白丢失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好时机,也丧失了数学科学观建立的源泉。比如“统计(一格表示 2)”的教学,我就曾在
一次大型的观摩活动中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来处理教学过程的:课一开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用筷子夹弹子的游戏,由于弹子很难夹,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夹出的弹子都可以在规定的统计图中用一格来表示1个,这时只见教师灵机一动: “刚才同学们都夹得很认真,老师每个小组奖励4个弹子。”小孩子十分高兴,可台下听课的老师一片哗然。尽管这位教师在课的设计安排上非常精致,可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应变”,成了上千教师议论的焦点。为什么?就是因为,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尊重事实、强调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性,而教师对数据的随意更改,虽然获得了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