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控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使命与职责。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党教育方针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客观要求。但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很不容易。这就要发挥我们每个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自觉行动。任何一个教师无论教何种课程,它授课内容本身就包含有知识内涵与育人内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而且要教育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下面联系实际浅述在数控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做法。一、新课导入时德育渗透――培养学习兴趣在学生刚刚接触这门新课程学习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个新闻故事:“月薪6000为何聘不到蓝领技工?”这则新闻说是:为了招聘能够操纵大型机械数控技术工人,包括杭州汽轮机厂在内浙江十余家企业连续参加了杭州及其周边城市十余场招聘会。月薪一提再提,最高达到了6000元,却依然一无所获。招聘企业对应聘者要求并不算高:中专或职高及以上水平,有数控设备操作经验。他们允诺待遇也不可谓不诱人。然而,为什么如此高月薪却聘不来一个符合条件技术工人呢?如今,随着制造设备大规模数控化,使企业急需一大批数控编程、数控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然而,目前数控人才奇缺尴尬现状在全国各地十分普遍,尤其在经济发达深圳、浙江、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更为明显。从这则新闻故事里,学生们知道了操作数控机床是一份了不起工作,是一份高层次、高水平技术工作,树立了“知识就是力量”理念。这时,抓住时机给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毕业以后成为一名这样数控技术工人呀?大家想一想,中专学生做一名数控技工,既可以解决自己就业问题,做到自食其力,又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多做贡献,这不是两全其美好事吗?”由此,学生学习热情很快就被激发起来,充满兴趣地投入到数控专业学习,由此顺势引入新课。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学习情趣,学生学习才是主动、积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事实证明,学生在此后这门课程学习中投入了较多时间与精力,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二、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一)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开始这门课程学习后,教材第一章首先对数控机床作了一个简介:包括数控机床产生、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分类以及发展趋势。在这一章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录像带观看,增强了对数控机床感性认识。同时,在这一章里,学生知道了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界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与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国家。这时,我给他们介绍了被全国同行业公认为数控技术应用专家――李斌故事。李斌是目前中国职工中唯一具有工程师与高级技师职称专家型工人。1980年12月从技校毕业李斌走进了上海液压泵厂大门,成为一名工人,开始了学徒生涯,那年他刚满20岁。发生在厂里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李斌脑海里。那天,一家德国公司专家到上海液压泵厂考察,厂里把经过精心加工零件递给他时,这位外国专家竟然不屑一顾地说:“你们中国机床加工出来正品在我们那儿也只能算废品,我们废品也比你们正品零件精度高。”奚落与嘲笑深深地刺痛了年轻李斌。强烈责任感使李斌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最短时间掌握最先进操作技术。从此,李斌一门心思扑到了他热爱机床上。平日沉默寡言李斌,经过刻苦钻研,最终博得了“全能型工人”美名。再后来,美国萨澳公司总裁来上海浦东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