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融资管理案例
—蒙牛引入PE投资
演讲:唐欢
分析要点
蒙牛为什么选择了外资PE的方式?
蒙牛是否被贱卖?
为何本土难有这样的PE投资?
蒙牛为何选择在香港上市?
蒙牛融资例案例的简单回顾
1、1999年到2002年,创立初期的融资:
1999年1月,从“伊利”退出的牛根生和几个原“伊利”高管成立了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它的注册资金是100万元;几个月后进行股份改造,注册资本猛增至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由10个自然人共同发起;筹集资金1000多万股。%,%。
2、2002年到2003年,引入外资PE投资二次投资:
2002年底,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分拆出来的鼎晖投资和英联投资三家投资机构首次投资注资2600万美元,2003年这3家机构又并且增资3500万美元。
3、2004年,蒙牛进行股改,还要在香港上:
2004年,上市前股改,%的股权。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在香港挂牌上市,并创造出又一个奇迹:(此中1亿股为旧股),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一次性冻结资金283亿港元,全面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2004年的上市给蒙牛的融资故事几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上市后,蒙牛办理团队最后在上市公司持股54%,国际投资机构持股11%,公众持35%。
4、上市后到2005年,PE投资者退出:
三家私募投资者两轮共出资6120万美元,。他们在IPO中共出售了1亿股蒙牛的股票, 亿港元。2004年12月,摩根士丹利等私募投资者行使第一轮可转换债券转换权,。增持成功后,,。2005年6月15日,三家私募投资者行使全部的剩余可转债,,并将此中的6261万股奖励给管理层面的代表——金牛。并且,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把手中的股票几乎全部抛出变现,(包括奖给金牛的6261万股),,。。
一、蒙牛为什么选择了外资PE的方式
◆蒙牛选择外资PE方式的原因可从蒙牛自身和外部条件归为以下几点:
⑴. 蒙牛自身:
★成立初期体制
★自身扩张业务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
⑵. 外部条件:
★不具备上市条件
★民间融资失败
★银行筹款难
★外国PE机构的主动劝说
蒙牛自身
1. 成立初期体制蒙牛初期假设要变成股份公司,发起人的股份3年内就既不可以出售也不可以转让,除非有把握一定能在这3年内上市(当时蒙牛实力较弱,不具备此把握)。保持股权结构相对自由开放的有限公司形式,但并且又不可以使主要股东结构发生改变(不然业绩不可以连续计算会使得上市无望)是蒙牛唯一的选择。但这样做,后续融资的话只能不停的增加注册资本
2. 自身扩张业务对资金需求的迫切性 2001和2002年蒙牛投资的资金基本靠相对较小规模的扩股增资所得,但这样风险和本钱较大且可持续性不好确定,并且融到的资金有限。可是2001年的蒙牛相相比“伊利”等主要竞争对手还是相差很远:2001年伊利集团的销售收入达27亿元以上,而蒙牛集团为有7亿。因此蒙牛为有努力扩大市场才有大概与竞争对手抗衡。从2002和2003年蒙牛投资情况看,仅凭蒙牛自身的资金积累是远远不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必要。如业务扩展使公司的物业、 ,而在建工程也由200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
3. 银行筹款难
初创企业权益性资本不足,也不存在什么资产可以抵押,难以从银行借款。
4. 外国PE机构的主动劝说
外国PE机构以敏锐的眼光,看好蒙牛表现出的十分好的发展潜力和专业化从业水准,抓住机会劝说蒙牛办理者;并且外国PE机构有着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经验及雄厚的实力。
◆综上各方面考虑,蒙牛认为引入PE投资方式可带来以下三方面好处
(1)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可以提供持续扩张的资金及外部约束机制;
(2)重组公司股权结构,可以让公司具有较强的拓展边界;
(3)应用多种金融工具创建公司内部激发和鼓励机制,可以强化内部凝聚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前面的客观和主管原因,蒙牛最后选择了外资PE投资方式.
(二)蒙牛是否被贱卖
◆关于这个问题可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从纯粹的财务角度考虑,另一个是从战略角度考虑。
⑴.财务角度:
★市盈率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