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国玉米深加工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玉米深加工现状
(一)玉米深加工产品多样。美国玉米深加工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玉米深加工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已制造出3 500种以上的产品,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一是玉米淀粉。美国的玉米淀粉工业发展迅猛,是世界淀粉生产产量最大的国家,%。由于美国淀粉原料基地连片集中,所以淀粉厂的规模大,一般年生产能力在数十万吨。二是玉米淀粉糖。与其它淀粉糖相比,玉米淀粉糖具有成本低、副产品多、效益高等优点。美国玉米原淀粉有70%左右被用作制糖原料,仅用于生产糖类的玉米就达3 300多万吨。玉米淀粉糖除用于食品工业外,还应用于其它工业,如用于空气清洁剂和烟草的保湿剂,也用于砖瓦制造中,通过防止干燥过程中水分移动减少破裂和变形,还可用于水泥中延迟其凝固时间。三是酒精。美国酒精用玉米的消费增长近几年来非常强劲,酒精生产消费的玉米量已超过淀粉行业,成为美国工业用玉米消费的主体。2003年度燃料酒精生产消费玉米2 34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20万吨,%。在2005年,%用于生产酒精,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到20%以上。这主要是玉米燃料酒精迅猛发展所致,燃料酒精将成为未来玉米酒精加工的主要方向。四是赖氨酸。玉米深加工产品中,氨基酸类的产品主要是味精(谷氨酸钠)和赖氨酸。味精的生产主要在中国,赖氨酸的生产主要在美国和日本。目前,世界上95%以上的赖氨酸都作为饲料添加剂。随着世界饲料工业的发展,赖氨酸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世界赖氨酸生产规模最大的是美国ADM公司,约占全球赖氨酸总产量的一半。
(二)有专业的玉米深加工组织。为提高玉米生产贸易及加工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竞争力,美国成立了玉米生产者协会、玉米贮藏与加工协会和玉米精加工协会,且3个协会间长期保持稳定的协同关系,使美国玉米加工产业具有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现代化等特征。美国玉米精加工协会有9家公司,下属28家企业,年加工玉米3 556万吨,平均每个企业日处理玉米3 500吨以上。
(三)玉米深加工技术先进。美国在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业中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特别是节能、节水、节约原料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费用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技术工艺。乳酸和琥珀酸等有机酸采用膜分离与细菌连续发酵生物反应器耦合技术和双极膜电渗析分离技术,赖氨酸生产采用连续离交法进行分离提纯。采用快脱纤维法和快脱胚芽法,提高了加工效率,提升了饲料副产品的价值。此外,经过改造的研磨技术有效提高了发酵罐的实际产量。
(四)政府对玉米深加工产业进行扶持。美国玉米深加工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采取了财政补贴和金融扶持。财政补贴一种是政府直接补贴给加工企业,另一种是政府在农业政策中对种植玉米的农户提供直接补贴。采取这种补贴措施取决于玉米的市场价格和销售量,农户的玉米出售量越大, 自然得到的补贴款越多。政府对种植玉米的农民提供补贴后,降低了企业收购玉米的价格,相应降低了玉米加工企业的成本,有利于玉米加工业的发展。美国对玉米资源开发提供金融扶持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