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与2001版的重要变化及特点
2012年10月19日 16:05:39 来源:哈医大二院【字体:大中小】
         201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对外发布《全国医疗服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新版《规范》公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的项目依据,为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收取费用的终级项目,那么2012版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与2001版项目规范比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又突出了哪些特点,现归纳如下:
        一、数量变化
        为了配合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改革,按照医疗服务价格工作“中央管项目、地方管价格”的原则,2012版《规范》将很多原来列在项目内涵中“包括”后面的项目进行了项目拆分、增补,由原来的4170项变为9360项,并且这9360项成为不可再分解的、无歧义解释的唯一项目。
          二、 分类的变化
         2001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分为综合医疗服务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四大类,共4207项,采用五级分类法。2012版《规范》分为综合、诊断、治疗、康复、辅助操作和中医六大类,并按综合医疗服务、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临床手术治疗、临床非手术治疗、临床物理治疗、康复医疗、辅助操作和中医医疗服务分为十一章,共计9360项。
并且设定十一个要素,由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内涵、内涵一次性材料、除外内容、低值耗材、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计价单位、计价说明构成。
            三、 内容的变化
        (一)编码的变化
          2001版《规范》编码是采用顺序码,由9位数字组成;2012版《规范》编码是采用字母和数字八位混合码组成,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医疗服务操作编码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多功能的可拓展性的临床医疗服务操作编码。
        (二)项目名称的变化
          1、按技术职称更名。如诊查费该为普通门诊诊查费、副主任医师诊查费等。
          2、项目实用性更名。如清创缝合术改为清创(缝合)术。
        (三)项目内涵的变化
统一规范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操作过程中所必需使用的设施、设备,以及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包括操作过程、主要路径、方法和步骤)。
        (四)内涵一次性耗材(新增)
         2012版《规范》新增加了“内涵一次性耗材”, 是指该医疗服务项目应使用的一次性耗材,是政府打包定价的要素,不能单独计费。例如:注射器、输液器、采血管、引流装置、穿刺针等等,将现行文件中许多允许另行收费的一次性耗材列入定价成本中。
        (五)除外内容的变化
          2012版《规范》对除外内容规定了三个条件:1、高值或同类产品市场价格浮动较大的耗材;2、事先无法预算其使用量和大小规定的高值耗材;3、因病情需要选择使用的一次性耗材。
       (六)低值耗材(新增)
       低值耗材是指所有项目均涉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