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报告
我们小组介绍的是李零的《兵以诈立----我读孙子》这本书。读一本书,首先要读的应该是作者的生平以及写此书的背景,以便更好的了解书中的内容。下面首先展示的是本书作者李零教授的一些基本情况。
作者介绍:李零,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烺先生作殷商铜器研究。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从事考古发掘。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零教授长期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放虎归山》、《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孙子>古本研究》、《吴孙子发微》、《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花间一壶酒》、《<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等。
本书背景:在“尊孔读经”又成热门话题之际,作者对怎样中国的经典的概念有不一样的看法,认为用不着哭天抹泪,说不读经典,就天塌地陷、亡国灭种,更不必瞎扯。
江忆恩写过一本讲明代战略文化的书。他说,西方人一直有个印象,中国传统,重视战略防御,崇尚有限战争,低估“纯暴力”,其实,它还有另一面。而作者的印象是,中鸽”。
作者从几位对兵书感兴趣的国外学者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叶山教授的书,在这本书中的第五讲就引用了他的成果。
李零教授在出这本书之前已经出了《<孙子>古本研究》和《吴孙子发微》这两本书,经修订为《<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作为本书的研究基础和辅助读物。这本小书,重点是讲兵法中的哲学:一是兵法本身,二是兵法中的思想。为此,作者在书中加进了有关的军事知识,还有思想史的讨论,内容比以前丰富,结构比以前清晰,讲法也轻松愉快。更能吸引读者。
《兵以诈立----我读孙子》这是一本在思想文化史的背景下讨论《孙子兵法》的书。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凭借20余年积累的古文献和历史文化知识,在讲解《孙子》各篇时,插入大量的背景知识,涉及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诸多方面,令人目不暇接,为我们理解这一经典文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子兵法》在兵法类的作品中出现最早,但其闳阔深远,却迄无超越者。此书真可谓集运用之妙的大成。在以往所有的军事思想家中,只有克劳塞维茨可与之相比,但就连他,也比孙子要“过时”,显然有点古老陈旧,尽管他著书立说,比孙子晩了两千多年。孙子有更清晰的眼光,更深刻的见解,和可以垂之永久的魅力。
在此书中,作者并没有花过多的笔墨讲述他自己对《孙子》的看法,下文是总结书中作者对《孙子》的评价。
作者对《孙子》的评价:作者认为,《孙子》是一部兵书,但《孙子》不仅是一部兵书,还是一部讲中国智慧的书。《孙子》不是一般的兵书,而是讲有战略高度,带哲学色彩,侧重于运用之妙的兵书,在兵书中地位最高,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作者的眼中,现今读经典,有两本书不能没有,一本是《孙子》,他认为是最有智慧,百代谈兵之祖;一本是《老子》,教我们放下
“人”的架子,别跟人逞能,要谈宇宙人生,老子天下第一。作者对于《孙子》的态度,可以引用《四库全书总目》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