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体心音听诊实验报告
实验6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
人体心音听诊与人体血压测量
,及其的工作原理与使用要求;
。
心音:
第一心音:当心室内压超过心房内压引起房室瓣关闭时发生。特点是低频高幅,此时,心室收缩期开始。
第二心音:在心室收缩期末期,心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关闭时引起了高频低幅的第二心音。除了瓣膜及其邻近结构的振动外,血液快速流动时产生的湍流和大血管的位移对心音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第二心音中经常可以听见两种成分,一种主要由主动脉瓣关闭引起,另一种主要与肺动脉瓣关闭有关,通常称之为心音的分离现象。吸气时较明显,听诊容易区分;呼气时这种分离现象消失。
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产生于心室的快速充盈期,是一种低频、低振幅的心音。是由于血液快速、被动流入心室造成的。通常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可以听到第三心音。若成年人听到第三心音,一般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异常。第四心音产生在心房收缩期,是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动造成的,与第三心音一样,一般只有在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可以听到第四心音。
在人体,通常用压脉带和听诊法间接测定动脉血压,这种测量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当压脉带内压大于舒张压但小于收缩压时,血液会以湍流形式通过上臂测量点的肱动脉。而当压脉带内压与收缩压相等时,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第一听音;而当压脉带内压与舒张压相等时,可以听到最后一个听音。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点,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压升高,最终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并达到最大值,这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听诊器:是一种医学仪器,用以聆听身体内的声音,例如:心脏、呼吸及肠胃等等。听诊器由法国医生雷纳克于1816年创造,于1819
年公布。
听诊器是医生检查病人、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听
诊器主要由铜、橡胶管、弹簧片和听头等材料组成。听诊器
更分“单用听诊器”、“双用听诊器”、“三用听诊器”、
“立式听诊器”和“多用听诊器”等多种,用于在不同环境
听诊不同状况的病人。听头也分多种,例如“扁形听诊头”
用于听诊高音调的杂音;“大小双功能扁形听头”用于探测
低频心音、小儿心音等;“钟形瞬诊头”可听到腹中胎儿心
跳;“表式听诊器”用于听诊手腕的脉搏声响。
听诊器图
血压计:如今医生使用的血压计是希皮奥内·里瓦---罗奇(意大利科学家)在1896年发明的。它有一个能充气的袖带,用于阻断血液的流动。医生用一个听诊器听脉搏的跳动,同时在刻度表上读出血压数。
听诊法:
听诊法又叫柯氏音法,也分为人工柯氏音法和电子柯氏音法。人工柯氏音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医生、护士用压力表与听诊器进行测量血压的方法;电子柯氏音法则是用电子技术代替医生、护士的柯氏音测量方法。听诊法测量血压所用的血压计由气球、袖带和检压计三部分组成。袖带的橡皮囊二管分别与气球和检压计相连,三者形成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检压计有水银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压力计三种。
听诊法具体操作如下:
测量血压前,让被测者休息数分钟。露出左胳膊至肩部以免影响袖带捆绑,但不能让衣袖将胳膊勒得太紧,并要伸直肘部,手掌向上放平。
把血压计放平,使血压计的“0”点,与被测者的心脏在同一个平面上。把血压计的袖带缠在病人的上臂部。袖带的下缘要距肘窝2~3厘米,不要过紧,也不要过松,以刚好伸入2个指头为准。
戴好听诊器,用手在被测者的肘窝部摸到肱动脉的搏动,然后把听诊器放在上面,这个时候就能听见动脉跳动的“咚咚”声。
闭紧打气球,向袖带内打气,压力加到肱动脉搏动的声音听不见为止,再慢慢放开气门,减少压力,并注意水银柱所指的刻度,直到听见第一声搏动。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就是收缩压。
压力继续轻减,直到动脉搏动的声音逐渐增加至突然变软变弱时,这时所指的刻度为舒张压(注意并非是搏动的声音完全消失)。
测量血压一般要连续测两三次,取其最低值。
用听诊法测得的血压也只能是一近似值,其精确程度与测量技术有一定关系。在测量时,缠缚袖带要平展,使上臂、心脏和水银检压计的零点(或弹簧检压计、电子压力计),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并且放气不要过快,否则将出现较大的误差。
动物:人
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用听诊器听心音;
,学习使用;
:
(1)先将袖带加压到90mmHg左右,仔细听清楚声音;
(2)在将袖带加压,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
(3)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