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月,第��卷第�期,���.,����,���.��,��.��
����������������������������������������������������������������������
【中国思想史】�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
方光华�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关乎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课题。作为现代化尚需深�
入推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
作为,应当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在广泛吸取西方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
发掘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努力探索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道路,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
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智慧;天人合一�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步阐述天人关系的主要依据。�
一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内涵与特点�
“天人合一”展示的生态智慧,包含的内容主要�
中国古代语言中并无现代语境中的“生态”一�有:�
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生态意识�第一,宇宙的本真状态是生命秩序的和谐。在�
和生态思想。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里,宇宙被视为万物富有活力的生�
古人所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包涵着深邃的生态智�命发生和展开过程,呈现着各种生命过程之间的有�
慧。�机联系。“天地之大德日生”�周易· 系辞下�。整�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命题和最高追求是“天人�个大自然被看成一个大的生命整体,在这一生命整�
合一”。众所周知,中国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而农�体内部的万事万物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互感应,�
耕活动主要依赖于天时、地利。据目前考古发现,至�相互贯通。气化流行,衍生万物,气凝聚而成万物,�
少在公元前����������年左右,中国古人即在农�气散而物亡又复归于宇宙流行之气,天上之日月星�
业生产活动中对天与人的关系做了实践性的探�辰,地上的山河草木,飞禽走兽,一切皆由气生。因�
索⋯�。�。相传最早试图将自然与人类进行整体把�为气是生命之本,所以人与自然之相通、万物之间的�
握的是伏羲氏,他创作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通,都是生命的交通。儒家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
八卦。伏羲将所有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归结到八卦,�害,道并行而不悖。道家认为事物的多样性甚至会�
认为了解八卦就能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后来周文�表现出极端对立的特点,但就是在这种对立中,才显�
王、周公对此作了进一步发挥,形成了古代论述天人�示出事物统一的深刻性,事物的多样性才使宇宙充�
关系的经典性作品《周易》。《周易》对天道、地道、�满活力。中国佛教认为,从缘起关系来看,任何事物�
人道的内在贯通性进行阐述,提出“与天地合其德,�都相互依存,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是真如的显现。�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经典命题,奠定了�如果从平常心、欢喜心、慈悲心去观察,就会发现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