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1
第一节规划背景 1
第二节与上层次规划的协调 3
第三节 1997年版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价 5
第四节规划总论 9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2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0
第一节城镇体系现状 20
第二节人口与城市化战略 21
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 28
第四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33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6
第五章现状建设用地分析 41
第六章县城总体布局方案 46
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 51
第八章城区基础设施规划 55
第一节给水工程 55
第二节排水工程 57
第三节供电工程 59
第四节电信工程 60
第五节有线电视 60
第六节燃气工程 61
第七节供热工程 62
第八节环境卫生 62
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64
第一节防洪排涝 64
第二节消防规划 66
第三节人防工程 68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71
规划总论
规划背景
国际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经济合作与竞争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相继走上发展市场经济之路,交通、通信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大力推进全球贸易,投资和生产日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和区域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在多层次、多领域广泛发展,市场加速联为一体,市场的开放范围进一步拓宽到服务贸易领域。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活动空间、机会增多,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风险,提出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滨海县的工业、农业、商贸业等产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研究应对措施,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世界科技进步正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的关键性因素。新科技革命成为新世纪显著特征,正在促使世界经济步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和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与有效配置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持续的动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成为重塑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力量。滨海县应当加强职业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及高科技产业的培育。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
经济全球化使上海获得了重建其国际地位的机遇,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首选的生产中心、服务中心和创新中心之一,正致力于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随着上海经济扩散效应的增强,周边各城市(镇)间经济发展的“共同体”效应更加明显,在空间形态上形成大都市圈。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周边城市与区域将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空间布局。
滨海县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缘,随着上海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辐射扩散效应的增强以及
沿海大通道全线贯通,滨海与上海及苏南地区的经济联系必将日益增强,并将融入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
城镇内外因素的改变
行政区划调整:东坎镇、坎南乡、坎北乡合并,有利于城区的统一规划、协调布局,统一安排各项基础设施。
经济开发区发展迅速,促进城区建设用地迅速扩张,需要在用地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县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与1996年比较,县城扩展迅速,城市建设用地从199增长到2004年的1,城镇人口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建了迎宾路,改造了人民路,道路框架迅速拉开,加强了老城区与新区的联系,搬迁县级行政中心,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和居住区,为建设新城区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高了城区的形象,改善了投资环境。
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沿海高速公路建设通车、通榆运河的开通及淮河入水道的建设,改变县城原有外部引力,对县城总体布局产生重大影响,迫切需要修编县城总体规划,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
科学发展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发展的行动指南。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以协调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改变过去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倾向,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