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doc

格式:doc   大小:8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1/9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世界经济地理学
: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
,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是沟通亚欧非三大洲间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
3. 世界经济及贸易中心,经历了从里斯本(葡萄牙)、塞维尔(西班牙)、安特卫普(比利时)、阿姆斯特朗(荷兰)到伦敦的地域变化。
4. 第一次产业革命:18世纪60 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即蒸汽机时代,它是以纺织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5. 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形
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世界产业分布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
首先,它使人类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明显改变了产业布局的条件,使生产力分布由分散明显趋向集中。
其次,生产的部门分工与地域专门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第三,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
第四,国际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
–除英国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农业占优势,工业中则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形成了以宗主国和殖民地经济联系为主要特点的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型。
6.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炼钢技术的改进等为主要标志。
7.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
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农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实现了现代化;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训高水平技术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开始走向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即信息社会)的门槛。


人类开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进一步的发展;
对能源与原材料利用的质量不断提高,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又有很大增强,已经向海洋进军并开始利用宇宙空间;
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唯一正确的选择。
、交通、信息条件和科技条件在地域系统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临空和临海的区位在现代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工业和光导纤维工业的发展催生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使通讯信息条件在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先导作用;
科技条件和人口劳动力素质在经济地域系统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资金条件;投资环境的改善(硬环境、软环境)是吸引国际剩余资金的重要条件;
政府通过政策、法律、计划、规划和管理体制等手段对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影响明显加强了;
地缘经济对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影响逐渐加强并影响地缘政治的发展。

(1)新兴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传统工业比重不断下降,农业不断走向现代化。
新兴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原子能工业、合成材料等
传统工业:采矿、钢铁、纺织、造纸、建筑及一般机械制造业。
(2)第三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新兴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而且其作用不断加强。
(3)产业转移与资金流动速度加快。
(4)知识经济开始取代工业经济。
(即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在明显发展,世界级的经济区域有欧盟、***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
11. 现代企业生产向大型化、联合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2. 产业分布与经济地域系统的新变化
(即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在明显发展。
世界:欧盟、***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地区:东南亚、东北亚、南亚、西亚、北非、南非、加勒比地区、南美等。

企业生产向大型化、联合化、集团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同时,一些加工企业和服务业在向小型化、专业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它代表了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企业发展方向。

战前---经济区及经济区系统;战后---城市地域系统、经济地带系统和规划区系统;
经济地带:具有世界意义和区际意义的、大范围呈带状分布的综合性的经济地域,地域上具有相对连续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由高到低逐渐过渡的趋势;
规划区系统:主要分布在自然、社会和经济资源富集区或者是贫困落后地区。

1、世界经济实力分布的不平衡:工业生产分布、世界的财富
2、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部门结构层次相差悬殊。
3、对外贸易水平相差悬殊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额比重小,出口产品的大多为低级产品;发达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额比重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