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派又称深层艺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渐成气候是《梦的解释》(1900)。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创始人,弗洛伊德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阐释的心理学家。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
其代表作有《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1895),《梦的解析》(1900),《创造性的作家与白日梦》1908),《图腾与禁忌》(1913),《自我与本我》(1923),《文明及其缺憾》(1930)等。
文学院崔大江
弗洛伊德代表作
《歇斯底里症研究》,与约瑟夫·布鲁尔(Josef Breuer)合著。(Studies on Hysteria / Studien über Hysterie,1895)
《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Die Traumdeutung,1899)
《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学》(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1901)
《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1905)
《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 / Totem und Tabu,1913)
文学院崔大江
《论自恋》(On Narcissism / Zur Einführung der Narzißmus,1914)
《超越快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1920)
《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 / Das Ich und das Es,1923)
《幻象之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1927)
《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1929)
《摩西与一神论》(Moses and Monotheism ,1939)
《精神分析概要》(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1940)
文学院崔大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摩拉维亚省小城弗莱堡,也就是今天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犹太人。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以经营羊毛和棉布为生的商人,母亲阿玛利亚生有八个孩子,弗洛伊德是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五个妹妹。他上面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幼年家境较好。1860年,雅各布一家迁至维也纳,弗洛伊德开始了他几乎长达80年的维也纳生活。当时他家境拮据,在一处贫民区安家。弗洛伊德自小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异,且胸怀大志,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文学院崔大江
1865年九岁时提前一年以第一名成绩考进所在区的斯佩尔中学,一度醉心于人文学科。17岁中学毕业他最终选择了医学。他曾在不同的场合几次诉说他并不喜好医学:“不论是彼时,还是此后,我从未对医生这一职业产生过什么特别的兴趣。”由于在各学科间的游荡和注意力的不时转移,使他比别人迟三年,直到1881年25岁才毕业。
文学院崔大江
人生后期
1923 年春,他被诊断患了口腔癌,这与他每天抽20支雪茄的习惯有关,即使在癌症被发现后他也没改变这一习惯。1923-1939年,他接受了33次手术。虽然非常痛苦,但他拒绝使用止痛药。他的头脑仍然十分清醒,并继续为病人诊疗和著述。1933年纳粹执政后迫害犹太人,他们在柏林公开烧毁弗洛伊德的著作,理由是他夸大性问题来毁灭灵魂。弗洛伊德在1938年维也纳被占领仍不愿离开维也纳。最后,,她的房屋屡遭纳粹匪徒抢劫,才同意去伦敦。后来他的四个妹妹都在奥地利遭纳粹分子杀害。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卒于伦敦。
文学院崔大江
1920年他26岁的女儿去世,也许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两个儿子参加战争所带来的恐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弗洛伊德在1920年建立了死本能理论,即死的愿望,生本能或存活本能的对立面。然而,即使如此,弗洛伊德的声望从1919-1939年一直处于顶峰。在这一时期,弗洛伊德发展了他的人格理论。
文学院崔大江
1919年弗洛伊德创办了一家国际性的出版公司,专门出版发行精神分析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到1938年纳粹查封前,该公司已经出版了5种杂志、150种书籍。
文学院崔大江
文学院崔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