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茶文化论文:宋代茶文化论文综述-汉语言文学
茶文化论文:宋代茶文化论文综述
【摘要】: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当今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就目前能收集的一些关于宋代茶文化的论文[1]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宋代茶文化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关键词】:宋代;茶文化;综述;研究现状
关于宋代茶文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器物、技巧、文化。经济方向研究广泛,有针对某个人如王安石的茶税观的研究,有对茶馆功能的研究,也有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丰富,但本文对此不再赘述;器物方面主要是根据考古的发现和文献的记载来考察宋代茶文化社会生活,;技巧上主要介绍了点茶和分茶,本文将其与文化方面综合起来,不另细说;文化上同样也是纷繁复杂,士人阶层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黄庭坚和苏轼的诗词和饮茶轶事被频繁引用,成为宋代著名的茶人。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分析宋代茶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宋代茶文化的研究成果。
一、器物方面
《建窑兔毫盏的兴起与宋代宫廷斗茶文化》一文中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介绍了建窑的窑址和发展起源,认为建窑分为白建和黑建,我们所说的建盏一般指的是指位于福建建阳的黑建生产的黑瓷。通过对建窑遗址的考古发掘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北宋末期至南宋中期正是建窑黑釉瓷盛行的时期的观点,这与多数茶文化论文中以及后文中提及的建盏盛于徽宗时期的观点是一致的。文中解释了兔毫盏的成因,土质含铁成分较高,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1300℃高温下,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析出赤铁矿小晶体而形成。其次,文中提及了宋代饮茶之风和饮茶文化,认为自宋代始,茶文化由中间阶层向上下两头扩展,茶文化才得以成为全民族的礼仪与风尚。宋代宫廷茶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朝廷茶仪,主要体现便是贡茶制度和皇帝赏赐茶叶,同时也使得武夷茶名振天下,致使士人阶层也对其称赞有加,各种饮茶习俗也随之广泛传播。宫廷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形式便是斗茶。文中作者认为斗茶无他法,点茶而已,而在沈冬梅的《茶与宋代社会生活》一书中提出点茶与斗茶的鉴别标准与技术要求基本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斗茶在水脚生出的先后时间上要比出个高低上下而已[2]可见从目的上说,点茶与斗茶不一样的,此处有混淆。最后,作者论述了建盏的兴起与斗茶文化的关系,因为建盏的黑色釉和兔毫状纹顺应了北宋的时尚和特殊的斗茶要求所以才得以流行开来。后来因为烧制技术要求较高和斗茶文化的衰弱,兔毫盏也随之减少,成为历史。
此篇论文结构简单明了,对许多史料都进行了考古发掘成果的研究,使其更有说服力,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建盏于徽宗时期开始盛行,在这之前便已产生,但作者对于徽宗之前的建盏与宋代宫廷茶文化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探讨,对于徽宗及以后的宋代宫廷茶文化与兔毫盏的关系也没有做更深的说明。第二,文中已提到建盏的盛行时间是北宋末期至南宋中期,只对徽宗时代的宫廷与建盏加以描述,对南宋宫廷的茶文化与建盏的情况却只字不提。
二、文化及技巧方面
《北宋茶诗与文士雅趣简论》一文中阐述了文人通过饮茶的技雅、境雅、人雅来体现文人的雅趣。宋人追求技雅首先体现在取水之道上,对于水的追求又先在于水的清、轻、洁,即水质要求澄澈,无杂质,清洁而不浑浊。取甘水,取活水也是宋人所看重的,其中提到煎茶也需活火。他們认为活水,如山水、江水,比井水等多了一种自由与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