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3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3篇】.docx

上传人:或许我是传奇 2024/5/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3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3篇】 】是由【或许我是传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3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数学学问点归纳总结及公式,欢迎大家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第一篇:高考数学学问点归纳总结及公式高中数学学问点总结1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an=ak+(n-k)d(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当d≠0时,an是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d≠0时,Sn是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n的正比例式。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an=akqn-k(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a1(是n的正比例式);高中数学学问点总结2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⒉写出点M的集合;⒊列出方程=0;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⒌检验。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⒉定义法:假如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意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意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查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意的关系式;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X,Y的方程式,并化简;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高中数学学问点总结3一、直线与方程高考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考试内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考试要求:,把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把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依据条件娴熟地求出直线方程;,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依据直线的方程推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方程课标要求:,结合详细图形,探究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经受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把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探究并把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包括求两直线的交点,推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要点精讲::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殊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留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假如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②真子集:假如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③假如ABBC那么AC④假如AB同时BA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全部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全部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AA∩φ=φA∩B=B∩A,A∪A=A,A∪φ=AA∪B=B∪A。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全部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即CSA={x?x?S且x?A}。(2)全集:假如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讨论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高中数学学问点总结6(一)导数第肯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假如△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肯定义。(二)导数其次定义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假如△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其次定义。(三)导函数与导数假如函数y=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四)(1)求f(x);(2)确定f(x)在(a,b)内符号;(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f(x)”、小于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数学学问点1、不等式性质比较大小方法:(1)作差比较法(2)作商比较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①对称性:a>b,b>a②传递性:a>b,b>ca>c③可加性:a>ba+c>b+c④可积性:a>b,c>0,ac>bc⑤加法法则:a>b,c>d,a+c>b+d⑥乘法法则:a>b>0,c>d>0,ac>bd⑦乘方法则:a>b>0,an>bn(n∈N)⑧开方法则:a>b>0数学学问点2、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1)假如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2)假如a、b∈R+,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推广:假如为实数,则重要结论(1)假如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2;(2)假如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大值S2/4。数学学问点3、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比较法:比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当不等式的两边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则选择作差比较法;当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正数且它们的商能与1比较大小,则选择作商比较法;遇到肯定值或根式,我们还可以考虑作平方差。综合法:从已知或已证明过的不等式动身,依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综合法的放缩常常用到均值不等式。分析法:不等式两边的联系不够清晰,通过查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将欲证的不等式转化,直到查找到易证或已知成立的结论。高中数学学问点总结11集合的分类:(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2)按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无限集集合的概念:(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需是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肯定是不同的(或说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3)无序性:推断一些对象时候构成集合,关键在于看这些对象是否有明确的标准。集合可以依据它含有的元素的个数分为两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在自然数集内排解0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_。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一切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1、列举法:假如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经常把集合的全部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有些集合的元素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现肯定的规律,在不致于发生误会的状况下,也可以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2,3,…,100}。无限集有时也用上述的列举法表示,例如,自然数集N可表示为{1,2,3,…,n,…}。2、描述法:一种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例如:正偶数构成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能被2整除,且大于0”而这个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可以用上述性质把正偶数集合表示为{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大括号内竖线左边的X表示这个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元素X从实数集合中取值,在竖线右边写出只有集合内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质。一般地,假如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质p(x)描述为{x∈I│p(x)}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质p(x)的全部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高中数学学问点总结12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1)共面:平行、相交(2)异面: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