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TCEC 微能源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ocx

格式:docx   大小:82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TCEC 微能源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5/10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TCEC 微能源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TCEC 微能源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TCEC 微能源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09T/CEC××××—××××IIT/CEC××××—×××××××CCS×××T/CE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T/CEC20170209微能源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ofenergy(ConsultationDraft)2018-××-××发布 2018-××-××实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T/CEC201702092T/CEC××××—××××141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微能源网的定义和结构,规定了微能源网规划、设计等环节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微能源网规划设计的相关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2016能源互联网第1部分:总则DL/T5729-2016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NB/T32015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DB13/-2014 泛能微网技术标准体系第1部分:基本定义及要求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YD/T1184接入网电源技术要求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CJJ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GB/T51074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33589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50838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1096-2015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T/CEC20170209T/CEC××××—××××142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SL76-94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GB50791-2013地热电站设计规范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热、冷、燃气等能源,综合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能源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协调多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存储、转换、消费及交易,具有高效、清洁、低碳、安全特征的开放式能源互联网络。、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装置、监控和保护装置、负荷等汇聚而成的,集多类型能源,具备自我控制和自我能量管理功能,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小型能源互联系统。,具备独立运行能力的微能源网。、气、热、冷一种或多种负荷需求的能源生产、存储设施。,在开放式交易平台上达成多能源间生产传输分配存储和转换的协议,实现多能源生产与消费间的供需平衡,是能源互联网区别于其他系统的核心部分。,DERs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一次能源包括气体燃料、可再生能源等,充分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二次能源以用户端的热电冷为主,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按能源品位对其逐级加以利用的用能形式。、冷、热、气连续用能要求的能力。T/CEC20170209T/CEC××××—××××,是反映能源互联网能量损耗程度的指标。。M-ofenergy 微能源网binedcoolingheatingandpower冷热电三联供ofenergy能源互联网EMSenergymanagementsystem 能量管理系统4 、集成优化,具备自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满足安全、可靠、灵活、经济的供能需求。,满足内部的供需平衡;也可在能源短缺、能源过剩或紧急能源调度等条件下接入规模较大的能源互联网,参与能源交易。、环境要求、用能需求等,合理选择微能源网类型。,满足多能源系统间的协调配合、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和时间上的合理过渡。,分析由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检修维护成本、故障成本和退役处置成本等组成的资产寿命周期成本,对多个方案进行比选,满足资产成本最优的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预留分布式能源、储能、能量转换装置等设备布局及能源管道、通讯线路的走廊用地。、调度管理和能源交易需求。5 、环境保护等政策,对微能源网规划区域的资源条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风、光、水、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电、气、热等集中管网资源条件。T/CEC20170209T/CEC××××—××××、太阳能、水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符合GB51096、GB50797、SL76、GB50791等标准的规定。,应对能源供应情况、品质和成本等进行分析。、热力、燃气等能源需求预测。,以及区域内各类电源、储能系统、新型负荷(电动汽车、可控负荷等)的发展预测。电力负荷预测的一般要求和预测方法等应符合DL/T5729相关规定。,由冷负荷、采暖负荷、热水负荷、蒸汽负荷等组成。热力负荷预测的一般要求和预测方法等应符合GB50736规范规定。,燃气负荷预测的一般要求和预测方法等应符合GB50028的相关规定。,应统筹分析多种能源的能量需求,以确定微能源网规划设计方案的财务可行性。,应结合地区资源条件、能源需求、能源价格及政策等因素,在满足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确定能量平衡策略。(如冬季、夏季)下的能量需求,宜遵循以热、冷定电的原则,优先平衡热、冷能量,再进行电、气能量平衡;避免引入效率低的、不必要的能量转换环节,通过多场景仿真确定最优的平衡策略。、光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促进新能源消纳,并考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宜留有适当容量的灵活性资源,例如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等。、分时段进行,应通过规划合理的用能方式,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并考虑各类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装置的影响。,确定微能源网能量产生、输送设备需要的容量,并根据负荷需求预留一定容量裕度。、负荷特性及增长趋势,在留有适当裕度的基础上确定规划容量。6 微能源网结构T/CEC20170209T/CEC××××—××××。合理的微能源网结构是满足供能可靠性、提高运行灵活性、增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能量损耗的基础。电网、热力网、燃气管网与用能设备应相互匹配,满足多能互补需求,以实现微能源网技术经济的整体最优。,并根据系统运行、管理需求,在边界处设置开关、管道接口和计量装置。,微能源网应有独立的供能区域,供能区不交叉、不重叠,故障或检修时,微能源网之间可具备一定比例的负荷转供能力。,满足终端负荷需求。,便于实现故障自动隔离。,应根据负荷增长特点和目标网架,在满足安全可靠性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过渡拓扑结构,分阶段逐步建成目标网架。,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灵活、稳健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努力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交换功率、电能质量、功率调节能力应满足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的要求,在内部发生能源短缺、能源过剩或紧急能源调度等条件下,具有保障网内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能力。T/CEC20170209T/CEC××××—××××、供电范围、负荷等因素,合理配置供电系统内部电压等级序列,一般采用35kV、10kV(20kV)、380V、220V等电压等级。,控制供电系统的短路电流水平。、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提供友好接入端口。,具备一定的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必要时配置一定的无功补偿装置。微能源网并网点的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等需满足电能质量要求。.1微能源网供热/冷系统由热/冷源、热/冷用户、输配系统、控制系统组成。热/冷源包括热电厂、区域锅炉房、能源站以及其他形式的热/冷源点;热/冷用户包括居民、商业、工业等有热力需求的用户;输配系统包括动力设施、输配管网、介质。应根据热/冷用户的用能特征与分布特点,确定微能源网供热/冷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供热分区及热负荷分布,合理确定供热热源的规模、数量、布局及其供热范围,并应提出供热设施用地的控制要求。、需求,确定采用蒸汽或热水作为供热介质。,地址条件好,满足防洪排涝要求,同时便于热网出线、便于天燃气管道接入。。、储气设施、调压设施、燃气管网、管理设施、监控系统组成。燃气用户主要包括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加气站、燃气电站及分布式能源用户。应根据天燃气用户用气特征与分布特点等因素,确定微能源网供气系统具体结构形式。,保障用气可靠性。、压力级制的选择,以及调压站(箱)、燃气干管的总体布置,应根据相关规划、地理环境、燃气供应来源和供气压力、能源站的用气量及其分布、能源站的压力需求、原有燃气设施状况、管材设备供应条件、施工和运行等因素,经过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技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平衡逐月、逐日用气不均匀性,保证燃气供需平衡,因地制宜的选择储气方式,确保供气安全可靠。,应能满足燃气管网的输配要求。××××—××××,其位置应充分考虑现状限制条件和规划控制条件。,尽量靠近大负荷用户,;,分布式能源站选址应考虑靠近资源位置;,应便于区域内各专业管线综合,同时对周边市政、景观及其他区域功能的影响应尽量减少。7 、分布式能源、储能元件、负荷等组成,各组成部分的设备选择应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安装及运行经济性、协调性、使用寿命、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友好性上达到综合最优。:1)微能源网的供电装置可包括柴油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风机发电设备,生物质发电设备、电热联供设备等。2)供电设备的选择应考虑资源禀赋、电负荷特征、发电质量、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3)供电设备宜优先选择利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和环境友好型发电设备。4)供电设备功率应满足微能源网的负荷需求并留有合理裕度。\冷设备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利用发电余热供热(冷)的设备,应根据负荷需求及原动机参数,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2)补充或调峰供热(冷)设备,应综合考虑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资源、能源价格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当有低温供热需求时,宜采用热泵机组。:1)燃气设备应符合介质特性、压力、温度等条件及相关标准要求,其压力级别不应小于系统设计压力。T/CEC20170209T/CEC××××—××××1482)应选用燃气专用设备,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1)分布式能源站的容量应考虑区域的用电负荷状况,选择首先宜遵循以热(冷)定电的原则。2)分布式能源站,因冷热负荷具有不稳定或不连续的特性,要求原动机具有对负荷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以满足用户用能需求;3)分布式能源站冷热需求存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性时,应采用蓄能方式进行调节。蓄能装置的容量应根据冷热逐时负荷特性确定;4)通过逐时、逐日、逐月负荷分析,对联供系统发电、冷热设备应进行优化配置,使发电余热能充分利用,年平均能源综合利用率不应小于70%;5)分布式能源站应该根据所在位置资源条件,尽可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微能源网的储电装置包括蓄电池储能、超导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混合储能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等。2)当微能源网需要短时供电或参与电力调峰、改善电能质量时,应采用储电技术。3)微能源网的储电元件选型,应考虑储能规模、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与其它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使用寿命、环境适应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选择适当的储能类型。、蓄冷单元1)储热/冷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需充分考虑负荷特性、工程所在地能源政策、能源价格、电力峰谷时间段、峰谷电价差、与其他能源技术和设施的融合性、场地条件、投资回收年限等因素。2)储热设备类型主要包括水储热系统设施、蒸汽储热系统设施和相变材料储热系统设施。其中水储热系统是较常见的形式。3)蓄冷设备类型主要包括水蓄冷系统设备、冰蓄冷系统设备、共晶盐蓄冷系统设备。。如需设置储气装置,应综合考虑市政燃气设施规划布局及本区域燃气供应基本情况,充分评估,合理设置。××××—××××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