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pdf

格式:pdf   大小:49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4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黑体/小四)(一级标题,下同)适应对象:秘书学专业本科课程代码:46E03826学时分配:30赋予学分::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正式列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四大学科之一,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并列,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对学科相关理论有进一步要求的学生提供选修。本课程要求学生从纵向上基本了解比较文学到学科历史和现状,从横向上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的比较视野和比较研究的能力。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文学课程研究对象、目的、范围、种类、基本研究方法等基本学科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外文学史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进行中外文学比较的能力,同时也为部分学生报考研究生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本课程理论性强,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原理、解剖实例和实践练****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教学内容与安排(含课内外实践)第一章总论(10课时)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学科价值(4课时)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名与实(3课时)第三节欧美比较文学学科史()第四节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课内实践安排:专题任务4课时,课外小组研讨,形成文稿与PPT,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后,课堂上汇报并答疑。第二章影响研究(8课时)第一节影响及其类型(2课时)第二节流传学(2课时)第三节渊源学(1课时)第四节媒介学(1课时)第五节接受理论与影响研究的深化(2课时)课内实践安排:专题任务2课时,课外小组研讨,形成文稿与PPT,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后,课堂上汇报并答疑。:..译介学(5课时)第一节翻译与译介学(1课时)第二节文学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3课时)第三节翻译文学与翻译文学史(1课时)课内实践安排:专题任务2课时,课外小组研讨,形成文稿与PPT,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后,课堂上汇报并讨论。第四章形象学(5课时)第一节形象学的界定与学科史(1课时)第二节形象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3课时)课外实践安排2课时:调研第五章平行研究(2课时)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学相关基本设备、网络六、课程考核与评估本课程是选修课程,学生修完本课程参加期末考查,成绩以等级制评定。成绩的评定以考核成绩为准,其中期末考查成绩约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讨论情况和作业综合评定。七、附录教学参考文献目录一、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与资料集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范伯群朱栋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中国比较文学史徐志啸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中国比较文学年鉴(1986)杨周翰乐黛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编北大出版社1989二、比较文学原理、专题研究论著比较文学史(法)洛里哀著商务印书馆1931比较文学论(法)梵?第根著戴望舒译商务印书馆1937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乌?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比较文学导论(美)弗?约斯特著廖鸿钧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什么是比较文学(法)布吕奈尔等著葛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比较文学引论(罗)亚历山大?迪马著谢天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比较文学原理(日)大塚幸男著陈秋峰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比较文学导论卢康华孙景尧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比较文学原理乐黛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比较文学探索孟昭毅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比较文学史曹顺庆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比较文学方法论刘介民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2:..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比较文学概论陈惇刘象愚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比较文学基本原理方汉文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比较文学概论杨乃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比较文学原理新编乐黛云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曹顺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比较诗学(美)厄尔?迈纳著王宇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比较神话学蔡茂松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比较故事学刘守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译介学谢天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超学科比较文学研究乐黛云王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比较文学研究类型赵毅衡周发祥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乐黛云勒?比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乐黛云张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批评王宁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管锥编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79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七缀集钱钟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诗与真?真与诗二集梁宗岱著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译余偶拾杨宪益著三联书店1983攻玉集杨周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论契合——比较文学论集王佐良著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6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季羡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周英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三、比较文学论文集比较文学译文集张隆溪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比较文学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印1982比较文学论文集张隆溪温儒敏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比较文学论文集朱维之方平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比较文学论文选刘介民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编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新概念?新方法?新探索----当代西方比较文学论文选孙景尧选编漓江出版社1987东方文学比较论文集卢蔚秋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白之比较文学论文集(美)西利尔?白之著周微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中外比较文学译文集周发祥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垦拓----台港学者论文选曹顺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面对世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比较文学学会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四、中外文学类型比较研究论著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李万钧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中西比较诗学曹顺庆著北京出版社19883:..黄药眠童庆炳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中西美学比较朱发祥著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中西比较文艺学饶凡子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周发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中英比较诗学狄兆俊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拯救与逍遥——中西方诗人对世界的不同态度刘小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中西戏剧比较教程饶凡子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89中西戏剧比较论稿蓝凡著学林出版社1992中西现代戏剧比较史田本相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中西小说比较饶凡子等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小说应锦襄林铁民朱水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五、中外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论著中外文学因缘----戈宝权比较文学论文集戈宝权著北京出版社1992沟通----访美讲学论中西比较文学孙景尧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捷)马立安?高利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母语的魔障----从中西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学的差异张卫中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李达三罗钢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化的选择张荣翼杨从荣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徐志啸著学林出版社1995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郭延礼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王锦厚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乐黛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曾小逸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艺思潮赖干坚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20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王向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修读完本课程规定内容的秘书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二、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的比较文学理论联系中西文学实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水平与能力的综合考核。三、考核形式与方法采用开卷笔试,时间为90分钟。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学生修完本课程参加期末考核,其中期末考查成绩约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与课堂发言综合评定。五、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比较文学的学科价值、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产生的原因、学科史基本情况第二章影响研究影响及其类型、流传学的类型及文学案例、流传学与渊源学的区别、媒介学的三要素、影响研究深化的原因与研究实践情况第三章译介学传统翻译研究与译介学的区别、创造性叛逆的概念、表现形态及原因分析(要求结合文学实践)、翻译文学史与外国文学史的关系第四章形象学(3课时)形象学的界定与学科史、他者与自我、社会整体想象物、套话第五章平行研究(4课时)缺类研究、中国比较诗学的基本情况六、样卷中文学院《比较文学》课程考查试题(三选二)?你如何认识比较文学的学科功用与意义?,阐述译介学中“创造性叛逆”与文化协商的关系。,谈谈你对比较文学第二次危机的认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