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校本选修课程“《诗经》选读”的开发与设计.pdf

格式:pdf   大小:50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校本选修课程“《诗经》选读”的开发与设计.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5/21 文件大小:5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校本选修课程“《诗经》选读”的开发与设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校本选修课程“《诗经》选读”的开发与设计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校本选修课程“《诗经》选读”的开发与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校本选修课程“《诗经》选读”的开发与设计一、开发校本选修课程“《诗经》选读”的背景及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系列、小说与戏剧系列、新闻与传记系列、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每个系列课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程。2012年6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公布,并于2012年秋季开学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方案》调整优化了课程结构,减少必修学分并大幅增加选修学分,并鼓励各地区和各校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开发和开设选修课程,完善高中课程设置,逐步建立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依据《标准》和《方案》,在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努力开发符合课改和时代要求的高中语文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笔者以为,开设“《诗经》选读”选修课程具有如下意义:(一)增加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标准》在有关阅读与鉴赏的实施建议中提到“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只在必修二和必修四中选了古诗词,总共十篇,涉及的内容都是唐诗宋词。尽管唐诗宋词是我们诗词史上灿烂的文化遗产,但是它们只是古诗词的一部分,学生还应该去了解更多的古诗词文化,而作为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诗经》就是值得高中生阅读的经典诗歌。(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高考对古典诗歌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名句默写和古诗鉴赏。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大部分教师根据考纲和高考出现的诗歌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必修课文中出现的古诗词,在讲解的时候常常是把鉴赏内容全盘呈现,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鉴赏感悟。此外,教师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过于理性,往往是带领学生悉心揣摩诗歌鉴赏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总结出诗歌鉴赏的固有模式如“把握意境—感受形象—领悟情感”,带有明显的“技术化”倾向。高中三年下来,学生读过的古诗是不少,但是对诗歌的鉴赏却更多地停留在理性的技术层面。诗歌的本质特点是情感的抒发,诗歌从创作的角度说,是诗人情绪的瞬间爆发,对读者来说,感受到的应该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只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感悟诗人的这种情感。(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生现在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从调查结果看,他们的阅读离不开庸俗化的特点。阅读内容的庸俗化实际上是当前高中生课外阅读价值功利性的具体表现,它会导致学生对社会、对人生产生片面的认识,不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诗坛的奇葩,这里有最真的人性、最善的灵魂。开设“《诗经》选读”选修课程,透过古典诗歌这个窗口,可以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二、“《诗经》选读”选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诗经》选读”选修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科学****领域中与语文科目相对应的知识拓展类课程。本课程旨在辅助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古代诗歌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并尽可能地加强两者的交流和联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刻画出的那一幅幅生活图景,充满了泥土的气息和河水的氤氲,流露出的是最本色最自然的思绪和情愫。可以说,一部《诗经》就是一条美丽的河,学生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它的文字之美,更能真切地体验到两千多年前殷周时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最为纯朴的关系,遥想那个时代人们的聚散离合、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它的艺术形式对后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学生要了解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激发阅读古典诗歌的兴趣与热情,增强诗歌鉴赏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自我。课程具体目标设置如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分类、流传、结集、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2)感受诗歌意象,体会情与景的关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进而感知意境,提高学生对诗歌运用语言来描绘形象和表达情感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研究《诗经》作品的鉴赏、评论性的文章,进一步巩固学生已有的体验式的、感悟性的思维能力,如想象和联想;初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分析和综合,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2)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扩展性写作或评论,并进行****作交流活动,培养相互切磋、共同研讨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淀传统文化,充实精神生活,提升人生境界。三、“《诗经》选读”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依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诗经》选读”选修课程分为三个专题。(一)专题一:《诗经》印象——先民的歌这一专题主要是让学生大致了解《诗经》的流传、分类、结集,以及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诗经》的名称、分类;二是《诗经》的结集和流传;三是《诗经》的思想内容。笔者结合章培恒、骆玉明的《〈诗经〉概貌》《〈诗经〉的内容》和褚斌杰的《〈诗经〉说略》等著作,编制讲义,发放给学生阅读。设置这么大的阅读量(16659字),目的是让学生对《诗经》专题学****内容的背景信息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专题背景的信息,对学生理解《诗经》作品的内容、主题及表现形式能起到要的作重用。(二)专题二:关关雎鸠——先民的爱这一专题主要引导学生欣赏《诗经》中的爱情诗,了解先民的爱情生活。《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而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而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包含了从说媒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相思,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这一专题总共选读18首爱情诗,具体篇目是《关雎》《蒹葭》《静女》《采葛》《汉广》《将仲子》《子衿》《风雨》《卷耳》《氓》《硕人》《木瓜》《出其东门》《月出》《桃夭》《褰裳》《狡童》《摽有梅》。这一专题以“回望两千多年前的爱恨情愁”为话题,通过品味《诗经》中的语言美、形式美和情感美,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承文化思想。专题三,)砍砍伐檀——先民的事作为现实主义诗歌之源,《诗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诗作类型主要有讽刺诗、述怀诗、农事诗、宴饮诗等。这一专题的学****内容是《诗经》中除爱情诗以外的其他类型诗歌。《诗经》的巨大价值,在于它反映社会层面的广阔。它虽产生在文字、文化主要掌握在上层贵族文人手中的古代社会,但由于当时统治者的特殊需要和“采诗”制度的存在,使它保存了大量反映中下层社会的作品。《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雅”诗中的一部分,多是产生于各地的民间诗歌,这些诗歌题材广泛,贴近现实生活,成为我们今天了解两千年前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社会****俗、精神面貌的可靠史料,这是遗存下来的其他文献古籍所不可及的。在这个专题中笔者设计了这样几类诗歌的鉴赏:讽刺诗《伐檀》《硕鼠》;述怀诗《黍离》《蟋蟀》《鹤鸣》;宴饮诗《鹿鸣》;农事诗《七月》。同时,在教学二、三两个专题的时候,笔者还介绍了与所选篇目相关评述文章。具体篇目是王开林的《穿越〈诗经〉的画廊》中的《关雎》篇、《汉广》篇、《摽有梅》篇、《静女》篇、《木瓜》篇、《采葛》篇等,李书磊的《重读古典》中的《河边的爱情》,洪烛的《抚摸古典的中国》中的《〈诗经〉里的那条河》,丁国强的《揣摩了三千年的心事》,鲍鹏山的《美丽〈诗经〉》,雷抒雁的《〈诗经〉中的爱情之趣》。选用这些现今作家、学者品评《诗经》的精美“诗评”来导航引路,是因为这些“诗评文章”,或联想丰富,想象奇诡,或归纳概括,层递探究,或贯通古今,感受独到,其思想的深刻、思路的缜密及独到的结构形式都可给学生以启迪或示范。学****古典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在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晓其理、会其意、融其情”,更能把学到的方法和窍门运用到自己读写的实际中去。四、“《诗经》选读”选修课程教学方法设计选修课程的开设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诗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虽然优美但是要学生喜欢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笔者设计如下:(一)利用名家名言激发学****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面对古诗文却往往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在起始课上,笔者给学生全文朗读了张吉义的《美哉!诗经》,让学生对《诗经》的美有大致的印象。同时又给他们讲解了名人眼中的《诗经》。比如孔子的观点: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诗经》的特点,他说“温柔敦厚,诗教也”;对于《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他说“不学诗,无以言”;对于《诗经》的作用,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如司马迁,他在《太史公自序》中两次提到《诗经》:第一次是“《诗》以达意”;第二次就是很有影响的论“发愤著书”,这段文字相当经典。再如胡适、梁启超,都对《诗经》有过极高的评价。名家的点评,可以勾起学生对《诗经》的向往之情。同时。利用这个年纪的学生向往爱情的特点,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些《诗经》中有关爱情的美好句子,激发学生迫不及待要读《诗经》的意愿。(二)提供辅助资料帮助学生读懂诗歌时间的久远,文字的生疏,作者、背景知识的稀少,生活形态、礼仪****俗的陌生,等等,使得学****诗经》作品的困难还是很大的。对此,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剥开《诗经》四言体文言古字词的外壳,用情景再现****俗讲解、古今关联等方法,努力让学生走进两千多年前《诗经》描述的生活场景。要读懂《诗经》首先要扫清字词障碍,因此所选的篇目都有详细的注释和译文,学生可以先读通诗歌。在鉴赏过程中,笔者提供给学生一些当时的背景知识和历史事件介绍,引进名家点评和一些好的鉴赏文章,引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美好的情感。同时,借助多媒体工具给学生看“中央美院董梅老师阅读《诗经》的讲座”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此外,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网站,让学生自主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三)加强诵读,在读中感悟诗情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底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要想妙悟诗歌,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诗经》基本上以四言为主,便于吟诵。《标准》也强调要加强诵读吟咏,在诵读吟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而诵读本身也是一个情感释放和交流的过程,尤其是大声朗读,非常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如教学《关雎》《静女》这类诗歌的时候,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以感受诗歌的节奏,同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中的景与情,甚至可以让学生模仿“搔首弄姿”,让情感的激流在学生的心中流淌。除了读诗歌外,笔者也主张学生朗读一些鉴赏评价类的文章。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特意开设了一节《诗经》背诵课和一节《诗经》推荐课:背诵课由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推荐课由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有关《诗经》鉴赏类文章。(四)自主鉴赏,合作探究新课程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第二专题“《诗经》中的爱情诗鉴赏”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讲解了其中的4首诗歌,剩下的14首由学生学****小组共同合作完成鉴赏。具体方法是:每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的三首作为本组的鉴赏内容,组内人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撰写鉴赏性文章,有创意地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在鉴赏课上,每个小组都有人朗诵诗歌、解读诗歌:有的小组通过想象把《静女》改写成一个电影镜头;有的小组在鉴赏《桃夭》之后专门搜集了有关把女子比喻成花的一些描写,拓展了自己的阅读面。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学****学生树立了自信,展示了才华,同时也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五、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反思经过一个学年的学****学生获益良多。一是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诗经》除大量运用“赋”“比”“兴”的独特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在带领学生品读诗歌时,笔者有意让学生多角度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朝深处挖掘,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二是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诗经》中有大量的篇章与爱情有关,那些纯朴、坚贞的爱情,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借助诗歌进行点点滴滴的教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简单的说教更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当然,由于是第一次以走班的形式开设选修课程,“《诗经》选读”选修课程的开发,也带给笔者很多思考。比如,在教学中能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很多时候笔者自己的讲解还是多了一点。又如,在教学中笔者给了学生很多的资料,也鼓励学生上网查找了很多资料,但面对这么多的资料该怎样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呢,也是一个问题。再如,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很重视学生的诵读,但是当学生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之后,还有多少学生能背诵这些美丽的诗歌呢?因此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经典诗歌也值得笔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