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 杨桃生产技术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1,29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 杨桃生产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liwenfei1314 2018/1/19 文件大小:1.2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 杨桃生产技术规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 闽台渊源
第一节
闽台的地缘关系
一、闽台地质构造基础
1、根据古地理学的考证,台湾与福建的地质基础是一致的,台湾曾是福建古陆地的一部分;
(1)台湾岛的地质结构上属新生代槽褶带,由东向西形成四个明显的构造带,均呈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与福建、台湾海峡的构造方向大致相同。
(2)福建大陆与台湾海峡、台湾中西部地区同属于亚洲大陆性板块,只是在台湾东部海岸山脉以东材过渡到海洋型板块。
(3)台湾海峡的地貌特点是:以台湾浅滩为界,将海峡分为两个部分,浅滩以北,属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浅滩以南,属于南海大陆家的一部分。海峡南北两端较深,海底水系流向大多自西向东,这一有利条件使闽台两地之间的交往十分便利。见图
2、从闽台两地发现的动物化石来看,在更新世时期,福建与台湾的生态环境是相同的,有着相同的动物群落;
(更新世:英文名称Pleistocene Epoch,地质年代名称,更新世亦称洪积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1839年创用,1846年福布斯又把更新世称为冰川世。更新世是冰川作用活跃的时期,开始于1806000年(±5000年)前,结束于11550年前,是构成地球历史的第四纪冰川的两个世中较长的第一个世。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冰川期和间冰川期气候回旋。地层中所含生物化石,绝大部分属于现有种类。更新世中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气候周期转型,全球冰量增加,海平面下降,哺乳动物迁徙或灭绝。)
二、远古时代闽台陆地分分离离
远古时代闽台陆地分分合合之后,大约距今15000年,当历史进入全新世后,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全球气候再一次转暖,海洋水平面因大陆冰川融化而上升100多米。大约距今7000-6000年左右,海浸达到了最高峰,原先露出海面的大陆和沿海地区几乎全被海水所浸没,将闽台半岛分割开来,是台湾成为一个四面换水的海岛,直到今天。
三、东山陆桥的发现证实了古代人类与动物迁徙台湾的可能性;而考古也证实了此观点。
在台湾海峡中南部有一条浅滩横亘着海峡,其深度一般在40米左右。这条浅滩带西起东山岛东南,向东延伸至海峡中部的台湾浅滩,再向北伸展,经澎湖列岛而至台湾台南。在地形上成为台湾海峡地带的南北分水岭。
1981年中国地理学家林观德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将这一浅滩命名为“东山陆桥”。
它的存在成为华南地区动物由福建迁徙台湾的必经之路;也成为闽台早期人类迁移和文化传播的桥梁。(南岛语族迁徙的路线)
第二节
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证闽台的历史渊源
一、平潭壳丘头遗址
典型的贝丘遗址,体现了福建地区早期人类海洋与陆地生活的两栖性;
二、金门富国墩遗址
发掘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与平潭壳丘头文化遗址有着明显的相似性。科学家们正是根据这两处文化遗址的共同特征,把这一类型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富国墩-壳丘头文化;
三、台湾大岔坑遗址
台湾大岔坑遗址体现了古人类的打猎、捕鱼和采集生活;
四、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与台湾凤鼻头红陶文化遗址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所言:“昙石山中层文化和台湾省高雄凤鼻头的第三、四期贝丘文化,有相当的相似处,碳-14年代也大致相当。这表明当时福建台湾两省的居民,已有紧密的联系和往来。”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在福建和台湾的发现,在年代和类型上可以互证,其地理环境、气候、生态系统和文化****俗等方面,也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由此可以佐证两岸的古人类生存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