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文心雕龙读书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心雕龙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8/1/19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心雕龙读书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文心雕龙·知音》有感
姓名:刘金
班级:08中文班
学号:200800050037

《知音》篇属于《文心雕龙》文学评论部分,它主要讲文学的鉴赏。本篇从读者接受的重要、主客观相结合的鉴赏方式,以及《知音》篇语言特色三方面,来简单谈谈我在读《知音》篇时的感想。
知音本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淌淌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歌,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由此可知,知音原指善于欣赏音乐的人。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鼓琴,这说明伯牙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琴声的理解,没有人理解的鼓琴,还有什么意义?所谓“对牛弹琴”,缺少理解的生活,是让人魂伤的。
1、读者接受的重要性
在本篇中,刘勰借用其义,将知音的对象定义到文学作品,认为那些懂得鉴赏他人文章之人,便是知音。因此,刘勰已经将读者的接受作为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刘勰感叹“酱瓿之议,岂多叹哉”,可以说对文学家害怕自己的文章因为缺少读者的赏识而沦为废品,被人拿去盖酱坛子的担心,刘勰是持有同情的态度的。
而作者发出这感叹的原因,一是儒家传统的“三立”观影响,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文章著作是不会等闲视之的。而一篇文章能否得到时代人们的认可,决定了“立言”是否可以实现。时代的局限,让古人不可能发出“作品是为后代的人而写”这样气壮豪迈的话语。二是当时代的人们对文学评价存在着错误的观点。在文章中刘勰引用典例,总结出四点错误观: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和个人偏好,这使读者在鉴赏作品时眼前蒙上了一层纱,不能客观地评价出作品的价值。所以开篇刘勰表高呼:“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关于读者接受对作家、作品的重要性,在历代我们都可以找到例子来说明。比如,陶渊明。他的田园诗淡雅朴素的风格在唐宋以后备受名家推崇,但是在他生活的东晋时期,自己的名气并大。钟嵘在《诗品》中将陶渊明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其诗“世叹其质直”,这里对陶诗语言的质朴显然有着些许微辞。在唐代,诗人们虽然一定程度上赞扬陶,但是对他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隐逸”、“醉酒”这些行事风格上,较少涉及他的诗歌。直到宋代苏轼的出现,他大力推崇陶诗,做了大量的和陶诗,时人对陶诗才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让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奠定了坚固不可动摇的地位。还比如清代诗歌,在唐宋诗光环的照耀下,清代的诗歌似乎显得黯淡无关,但是通过现代人的挖掘、研究,人们发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作品,像吴家纪,没有现代人的研究成果,不知道他的诗歌还要在古书中沉睡多长时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后代人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程度,决定了作家作品的地位。
不禁想问,读者(鉴赏家)的作用为何如此大?我之蔽见便是,读者尤其是有文化修养高的鉴赏家,他们凭借自己丰厚的知识储备,善于挖掘出作家作品中的优点,他们就像是一面反光镜,让优秀作品中的亮点最大程度地折射到大众中,而这耀眼的光亮唤醒了昏迷的大众。一部作品,如果没有读者的接受,那么它内容再伟大也只能存在于黑暗的字书中,它所蕴含的一切价值会因为永久的禁闭而失去意义。所以刘勰对读者作用的发现,无疑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
2、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鉴赏方式
在《知音》篇中作者还讨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