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SPSS论文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效果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33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SPSS论文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效果研究.docx

上传人:luyinyzhi 2018/1/20 文件大小:3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SPSS论文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效果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名称
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课题类别
论文
专业、班级
新闻1403
学生
王昊,梁超
学号
201428010308,201428010303
指导教师
周虎
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前言:
在一次千米体能的测试过程中,笔者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在最后通过了终点。一方面非常羡慕那些身手矫捷、耐力突出的同学,另一面却又懒于锻炼,增强耐力。当我跑完1000米,倒在操场上休息的时候,有一些想法突然出现在心中: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受哪些因素影响较大?怎样的锻炼方式对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增强效果比较好?
问题是研究的源泉,紧接着我和队友就展开了研究。我们首先分析问题牵涉到的因素:性别、年级、锻炼****惯、学校的体质教育情况、社团活动对体质的影响等。在分析好了这些因素后才发现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到底要用什么来评判某个人的体质状况呢?翻阅资料后,我们可以确定个人的体质应包括爆发力、持久力、柔韧性等等。这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就成了最方便的、最权威的体质评判标准了。
在整个问卷的设计过程里,总共设计了13个问题,均为单选题。其中的Q1、Q2作为个案的基本信息,获得了个案的性别和年级的问题;Q3~Q7则调查了个案的各项体育成绩,包括了五十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000(男)/800(女)米跑步和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为了调查的便利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了五个档次的答案,作为个案的体质标准;Q8和Q9则调查了个案的体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量;Q10S是关于参见的体育类社团的数量的;Q11~Q13关注了个案的跑步****惯、打球****惯和锻炼****惯。
那么,很明显的问卷的思路是Q1、Q2是关于性别、年级因素,Q3~Q7是个人体质,Q8,Q9是学校教育,Q10是社团教育,Q11~Q13是自我锻炼。
摘要:
该研究中,以问题的分析得到了设计的思路,然后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汇总得到的关键性的结论。其中主要是用信度分析进行整体数据的信度检验;通过聚类分析将锻炼方式的三个主要方面聚类成了三个新的变量,总共用到了六个变量;而后再通过因子分析,将五个方面的体质状况提取主成分、计算新变量得到了关于个人体质的新的变量。在这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就开始了核心的分析过程。先是对性别、年级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其后对锻炼方式进行的单因素方差检验,进而得到了相关的结论。
关键字:体质教育、体质测量标准、锻炼方式、混合锻炼方式。
正文
众所周知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成家立业值根本,而身体的健康依赖于坚持不懈的锻炼和正确的体质方面的教育。那么,很自然地一个问题就会被提出来:在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是否接受了确实有效的体质教育?问题是一切研究的源泉,我们很自然而然的想到大学生当今的体质状况如何?大学生在学校里有普遍的存在着哪些体质教育?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认为,在大学里普遍存在一下三种体质教育:以学校的课程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包括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学校社团和学生活动、比赛为主的社团教育;还有就是以课余时间下自我的锻炼,包括打球、跑步等,可以称为自我教育。另外,对于一个人的体质的强弱的评判一般应该包括爆发力、持久力、跳跃力度、柔韧性等标准,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主要参考对象,结合学校调查现实等,选取了50米跑、1000/800米跑、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次数/一分钟)和立定跳远为主要的体质测量对象,以期对大学生的体质测量得到较为科学可信的数据。(问卷设计思路等详见前言)
问卷都是以纸质的形式发放回收,总计发放12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目为109,在计算机中运行SPSS,分析数据:
首先,对于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结果如下:
可靠性统计量
Cronbach's Alpha
项数
.790
11
(此信度分析针对QS3~QS13)
表1
%的可信度而言,此问卷研究具有学术上的意义。
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的锻炼的偏好等情况,我们将所得的数据中的Q8~Q13进行了K-means聚类,定义类别为3,得到结果是:
最终聚类中心
聚类
1
2
3
必修课程
3
2
2
选修课程
4
2
1
社团数量
5
2
0
跑步****惯
3
5
2
打球****惯
3
5
2
锻炼****惯
3
5
2
表5
从表中数据结合我们的锻炼****惯,我们可以对3种类别进行定义如下:第一类是社团教育主导的锻炼方式,第二类是自我锻炼为主导的自我锻炼,第三类综合了学校课程和自我的锻炼,因此,值标签如下:1=社团主导,2=自我主导,3=混合方式。
对于个案的体质状况,我们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主要表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