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劳动保障监察询问笔录
何伟
劳动保障监察询问笔录
第一节:询问及询问笔录的概念、意义
第二节:询问内容
1、辅助内容
2、主体内容
第三节:询问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询问方法
第五节:询问技巧
第六节:不同方式发问的效果
第七节:如何应对被询问者不合作
第八节:询问人和记录人的配合
第九节:询问笔录的制作
第十节:制作笔录的注意事项
案例
2015年4月9日,某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接到匿名举报材料,反映该市某公司(位于该市XX路58号)有40多名员工,公司经常安排员工加班,每天工作12小时,存在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只给少量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
5月11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负责人批准立案查处。随后指派张伟、刘江两名监察员对该公司上门实施监察。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长王某在会议室接待了他们,接受了询问。张伟和刘江又走访了工人陈某等进行了深入了解,查清了事实,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理。
思考分析
1、如果你是张伟和刘江,你到该公司前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2、如何对人力资源部长王某和工人陈某这两方面的人员进行调查询问?
3、询问笔录怎么制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4、成功的调查询问具备那些特征?
第一节询问及询问笔录的概念、意义
询问:【近义词】咨询询查问话
【反义词】回答解答答复
含义:征求意见,打听;解释;观看;查看。
出处:《汉书·武帝纪》:“祭地翼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尔无祀。询问耆老,乃的孽子嘉。其封嘉为周子
南君,以奉周祀。”
第一节询问及询问笔录的概念、意义
劳动保障监察询问的意义:一是为了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证实用人单位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判明案件的性质;另一方面可以听取用人单位的辩解,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询问笔录:劳动保障监察员为了查清案情,对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和当事人就案情做出陈述、辩解时所制作的有关询问、调查情况的书面记录。
第一节询问及询问笔录的概念、意义
询问笔录的意义:是在当事双方提供书面证据的基础上,对未能查明的事实真相进行进一步调查,也是作出行政处理的重要依据之一。笔录的质量直接影响办案的质量,也是考核办案人员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违反法定程序和形式制作的笔录,会影响作为证据使用的法定效力。《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因此,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询问笔录对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对案件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询问内容
询问前的准备
(一)及时组织询问人员
询问人员必须是具有执法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且不得少于二人。在询问中,询问人和记录员应有明确分工。对案情复杂的重大案件,要相应加强询问力量,必要时部门领导亲自参加指挥或进行询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询问工作一般由专人负责到底,不要轻易更换询问人员。
(二)熟悉研究案件材料(案情准备)
询问人员和记录人员都要认真熟悉案件材料,只有全面地掌握案件情况,才能明确询问方向,把握好询问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选准突破口和询问途径
第二节询问内容
(三)研究有关的专门性问题
在准备工作中,办案人员要清楚,询问过程可能涉及到的专门知识,对可能遇到的专门性问题,如自己不能解决,事先就要请教有关专家、有关单位求得帮助和指导,以便掌握有关的专门术语进行询问。
(四)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案件有关材料,对用人单位的涉嫌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规定,在询问之前应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法规条文所规定的内容和含义。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执法,这也是依法行政必备的素质要求。
(五)研究制定询问方案
确定询问顺序,包括从哪里问起,先问什么问题,后问什么问题,怎么样扩展深入等内容。对这次询问的目的、询问运用的策略、方法及切入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制作笔录时围绕目的开展询问。同时,对被询问人可能会发生的抵制询问、回避重要案情等情况要有所预见。并要有针锋相对的办法和心理准备。
第二节询问内容
1、辅助内容
辅助内容是指有关询问的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及各自的自然情况;出示执法证件、告知回避权、核对笔录、允许修改并按手印、逐页签名或盖章、签署时间、办案人逐页签名等。辅助内容主要反映询问程序是否合法,是询问笔录不可缺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