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pdf

格式:pdf   大小:76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6/12 文件大小:7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导学重点,课标要求: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5、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二、本专题主题:(基本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理论准备】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三、知识再现: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产生原因:①经济上:②政治上:③思想文化上: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道家儒家百家争鸣派别代表墨家法家孔子生平时代春秋末期教育思想创办了孔子和儒学孔子思想,儒学勃兴政治思想核心是孟子思想丰富和发(战国中——民本思想展了儒家期)思想,儒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体家代表系更加完荀子思想整,更能(战国末“君舟民水”适应期)的需要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原因:汉朝代表人物,也是使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历史地位关键人物著作著有把、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贡献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针对需要,提出“”和“”董仲舒的新主张儒学思想针对需要,提出“”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思想主张德观点针对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思想,提出相应措施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影响3、宋明理学1)、背景:①②③2)人物:北宋——南宋——明朝——3)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具体情况北宋代表代表形成新儒著述宋朝学体系—南宋思想—理学评价代表理学发展明朝明朝新阶段—中期思想—心学4)历史作用:①积极——②消极——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背景:)、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代表人物生活背景思想主张评价李贽黄宗羲政治上:顾炎武经济上:思想上:王夫之四、易混易错点1、理解:“民本”。古代的“民本”、“重民”,根本上不同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它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之主或为民作主,是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2、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态度:五、知识整合【主干知识回顾】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孔子思想核心是__、__。主张施行____,并提出“______”的思想;孟子“养浩然之气”。荀子最能体现其思想主张的是:______。舒主张______,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朱熹哲学范畴:____获取途径:______宋明理学王阳明哲学范畴:____获取途径:______否认____是万世至论,认为“____”,“_______即李贽是人伦物理”,提出“____”,动摇了“_________”的理论基础。王夫之系统地批判___,建立起较为完整的______。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认为“________”;黄宗羲在经济方面则否定“______”政策,主张“_____”。顾炎武强调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六、强化训练(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3分)材料二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材料三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4分)材料四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4分) 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3分)(2)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4分)(3)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但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4分)(4)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4分)(二)简答题:1、孔子及儒家的创立。2、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孟子和荀子。3、说出汉代黄老之学被新儒学取代的原因。4、简述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特点和思想主张。5、说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6、分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7、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8、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说明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对儒学的新发展。10、简述李贽对“程朱理学”的批判。11、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主张。12、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三)完成教材1-5课解析与探究题(四)完成寒假作业练****册对应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一、导学重点,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特色。重点:1、掌握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发明和发现2、文学特色:先秦-《诗经》和楚辞,两汉-赋,唐朝-诗歌,宋元-词曲,明清-小说。3、掌握唐朝诗歌繁荣、两宋词繁盛、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4、认识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其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二、本专题主题:(基本线索):一条线索: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演变三个重点: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五个领域;两点认识;三个原因——见第8课提纲)②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③书画和戏曲艺术成就(汉字的演变,书法、绘画和戏曲艺术的成就)几个认识:①古代中国科技曾经长期领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反映,而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民族和外交关系等)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④对待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的态度:批判继承,不断创新,使之与时俱进、走向世界。(科技、文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三、知识再现:1、科技成就1)古代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A天文学:①②③B数学:①春秋——②春秋战国——③西汉——④东汉——⑤魏晋南北朝——C医药学:中医学①战国②《黄帝内径》○3张仲景中药学①孙思邈②李时珍D农学:农学著作——)四大发明A造纸术①纸出现前:②西汉:○3东汉蔡伦B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②活字印刷术③13世纪中期C***①唐代②唐末③14世纪初,D指南针①战国②北宋③13世纪④作用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演变:①起源②成熟③统一2)书法:朝代时代风貌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明代3)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①起源:②战国时期的发展:③秦汉:④魏晋南北朝:⑤隋唐:宋代:明清:⑦民俗画的发展宋代:明清:4)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3、文学成就(1)诗歌先秦: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散曲:(2)小说: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1)戏剧演变过程①起源:原始社会②发展:宋代③成熟:元代④鼎盛:明清2)京剧的形成发展:①形成:②繁荣:③地位:“发明和发现的国度”领域重大成就地位与意义四大发明繁花似锦的戏曲产生发展历程元代杂剧的繁荣主要成就清代京形成剧的崛起发展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汉字的起总趋势源和演变过程古文字阶段:、金文、、秦隶。自发阶段两个阶段中国书法自觉阶段艺术的发发展始于东汉,魏晋得完善,唐代步入盛世展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主要成就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草书特点代表人物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发展体完全成熟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