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疼痛
中医药高专
1
概述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
疼痛具有保护作用
疼痛可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
2
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物理或化学性)
致痛物
游离神经末梢
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
疼痛
传导途径
3
致痛物质:引起疼痛的刺激物
包括
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缓激肽及其同类的多肽类、钾离子、氢离子、酸性产物等
4
痛觉传导途径:
(头面)三叉神经三叉神经丘脑束
(躯干)外周神经
(内脏)交感神经脊髓后根
(气管、食管)迷走神经
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
脊髓丘脑束
5
浅感觉传导途径
6
7
疼痛的类型 根据发生部位和传导途径
双重痛感:先刺痛后烧灼痛
:如胸膜、腹膜
真性内脏痛:
、肌键、筋膜、关节痛
8
真性内脏痛特点:
位于深部,呈钝痛、酸痛、烧灼痛或绞痛
发生较慢而持续
无”双重痛感”
定位不较准确
回上页
9
牵涉痛
指内脏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一般认为持续而强烈的内脏疼痛的冲动,经传入纤维使相应脊髓节段的神经元兴奋,痛阈降低,以致由同一皮节传入的正常冲动引起痛觉或痛觉过敏。有助于判断内脏病变部位, 如:胆囊炎--右肩痛;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左肩、左前臂内侧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