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县域村镇规划项目册.doc

格式:doc   大小:23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县域村镇规划项目册.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8/1/26 文件大小:2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县域村镇规划项目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县域村镇规划项目服务册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乡镇总体规划
◆中心村庄建设规划
北京东西部能源技术研究院
陕西东西部规划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一、村镇规划的编制背景
二、规划基本原则
三、我院编制村镇规划的特色及层次
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方案
五、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案
六、中心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方案
七、联系方式
附件:东西部规划设计院简介
一、村镇规划的编制背景
当前,农村正处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从传统的农村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这种转型对于乡镇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各乡镇在城乡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提高城市化率,已是各乡镇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村镇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村镇规划编制滞后,管理缺位,普遍存在建设杂乱无序、生态环境恶化、农房建设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展村镇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村镇有序建设、促进集聚发展、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民建房和整治村屯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是政府综合协调县域内村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载体,能够为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规划基本原则
(一)依法规划的原则
编制村镇规划要体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指导思想。乡镇规划和中心村规划要达到《城乡规划法》要求的规划深度。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村镇体系规划,乡镇、中心村建设规划要因镇、村制宜,突出自我发展能力,不同的特色要有不同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实现自我特色。
(三)激发乡镇、村庄活力原则
村镇规划的编制要科学统筹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构筑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和产业集聚发展的统一平台,实现产业带动的积极效应。
(四)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原则
编制村镇规划时做好公共设施等的配套规划。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历史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古民居和纪念性建筑,要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彰显农村历史文化底蕴。住宅布局和民居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自然、人文、民族特点,真正体现出聚散相宜、错落有致、风格各异的新农村村容风貌。
(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原则
乡镇、村庄规划要把群众的意愿放在首位,在确定村庄布局时广泛征求村民意愿,实行民主公示制度,规划成果要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增强农民对规划的认同感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
三、我院编制村镇规划的特色及层次
(一)我院编制村镇规划的特色
近年来,我院一直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研究和区域经济增长极规划工作,对“三农”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编制乡镇、村庄规划时倡导六要素,即“统筹、安全、节约、引导、超前、和谐”。
统筹方面:注重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在规划范围中的作用和职能,利用重大的设施带动规划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坏境。
安全方面:主要解决生活供应设施的安全隐患,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同时对重大灾害的规避措施进行规划。
节约方面:利用农村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建设,特别是对土地的利用,更要节约使用。
引导方面:确定村庄布局、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明确需要编制规划的村庄,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村,提出中心村建设指导标准,引导乡镇、村庄积极健康发展。
超前方面:针对乡镇、村庄的特殊性,规划在超前方面主要考虑现代科技产品的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
和谐方面:规划建设乡镇、村庄最终服务于人民,因此,规划首先考虑民众意识,构筑和谐的生活坏境。
(二)我院编制村镇规划的层次
我院对村镇规划的层次主要依据《城乡规划法》,分为三个层次,即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中心村庄建设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侧重点不同,突出每一层规划的特色。
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方案
(一)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1、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2、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
3、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明确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
4、明确需要编制规划的村庄,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村,提出中心村建设指导标准;
5、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6、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