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9
文档名称: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与技术 (PPTminimizer).ppt

格式:ppt   大小:7,284KB   页数:10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与技术 (PPTminimizer).ppt

上传人:yzhfg888 2018/1/28 文件大小:7.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与技术 (PPTminimizer).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理论与技术
Application and Theory of the Corn-soybean Strip Mixed Cropping System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部分:内涵及特点
第三部分: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进展
一、群体配置理论与技术
二、低位作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及其调控
三、营养与施肥技术
四、农机农艺配套技术
五、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第五部分:应用推广前景
第六部分:高产栽培技术
3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土地减少,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近年来,我国玉米、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产需缺口日益加大,2玉米缺口800万吨,大豆缺口达5000多万吨。
在我国玉豆主产区,受比较效益的影响,玉米面积不断扩大,大豆面积急剧下降。玉增豆减已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一个长期存在的局面,妨碍着国家粮油安全和大豆产业健康发展,成为国家急需破解的难题。
间套复种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集约农业技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是保证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途径。
主要间套作大豆模式
玉米间套大豆:全国广泛分布,面积最大,以西南、黄淮海为主
甘蔗间大豆:华南和西南
木薯间大豆:华南和西南
烟草套大豆:西南
高粱套大豆:西南
马铃薯间套大豆:西北和西南
幼果林间大豆:西南、西北和黄淮海
茶园间大豆:西南
5
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传统的玉米-大豆间种田间配置极不科学,玉豆行比偏大,种植密度偏低,低位作物大豆受光条件差,总产量不高,土地当量比低,经济效益差,难以实现机械化。
传统的玉米-甘薯套作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加剧,不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构建。
在人均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国情条件下,创新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玉米大豆和谐发展,既可粮食增产,又可农民增收,对发展我国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6
第二部分:内涵及类型
在传统的玉米甘薯套作和玉米大豆间混作基础上, 改甘薯为大豆,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年际间交替轮作,达到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
一、内涵
7
二、类型
玉米-大豆套作
共生时间少于全生育期的一半,前作玉米收后大豆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净作,能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
玉米-大豆间作
共生时间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大豆一生受到与之共生的玉米影响,能集约利用空间。
8
五改:改等行距种植为宽窄行带状种植、改甘薯为大豆、改玉米大豆不同幅宽(行比)为相同幅宽(行比)、改稀植为密植,改人工播栽为机械直播;
四减:减少物质投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
三增: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玉豆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两利: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一促:促进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玉豆和谐发展。
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特点
9
第三部分:科学技术问题
探明带状复合种植内部微环境光温水等的动态规律及作物的适应机制,是科学配置复合群体的理论基础。
明确带状复合种植后作物对养分的竞争与互补规律,是制定科学施肥技术的重要基础。
探明复合种植各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危害规律,是制定科学防治病虫害方案、保证作物稳产的基础。
探明带状复合种植如何进行田间群体配置才能既保证高位作物玉米高产,又利于低位作物大豆获得充足光照而提高产量,同时方便两个作物全程机械化作业,是间套复种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10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