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应对舆情
中共安宁委党校
主讲人:资芯
2015年7月13日
前言
舆情应对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成败。舆情危机既可以由危机事件引发,应对不好舆情本身也可以演变成危机事件,轻者有可能给事件处置带来困难、影响政府形象,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人心恐慌、社会局部动荡,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何应对舆情,成为了政府在应对和解决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课题。
主要内容
舆情概述
一
舆情应对中存在的误区
二
一、舆情概述
一、舆情概述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一)什么是舆情?
一、舆情概述
对舆情概念的理解,必须把握四层义:
第一,舆情是民意集合的反映。
第二,舆情所要反映的民意,是那些对执政者决策行为能够产生影响的“民意”,而非民意的全部;
第三,舆情因变事项是舆情产生的基础,研究、分析舆情,首先要深入研究、分析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第四, “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是民众要求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的集合。
(一)什么是舆情?
2012年12月7日在视察腾讯公司总部时指出:“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一)什么是舆情?
一、舆情概述
>>
表哥
杨达才事件
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
(一)什么是舆情?
刘铁男落马事件
一、舆情概述
一、舆情概述
:
(1)传统媒体舆情—以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较为常见的传播手段实现的舆情。
(2)新媒体舆情—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技术和介质为依托实现信息传播的舆情。如新闻网站、博客、微博、即时通讯软件(QQ、MSN、微信等)、手机信息发送平台等。
:
(l)纸媒体(报纸、刊物等)舆情
(2)广电媒体舆情
(3)新媒体(新闻网站、博客、微博、即时通讯软件、论坛等)舆情,也叫新技术媒体舆情。
(4)人际(口头)传播舆情。
(二)舆情的分类
1. 非理性心态
当今的社会生活中,“理性”正成为一个热词。如理性看待收入,理性面对社会分工,理性分析网络民意等等,“理性”一词高频度使用的背后暗示着我们在一些社会问题上,有人正走向非理性。
(三)引发舆情的社会心态
一、舆情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