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1/30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
【摘要】《金匮要略·杂疗方》论述了多种急救方法,其中救卒死、尸厥、中暍、溺死等方法已少为现代所采用,惟“救自缢死方”始终见其踪迹和影响。文章从《金匮》关于缢死时间、缢者体温、症状表现、救治步骤、方法、药物应用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仲景“救自缢死方”的急救过程涵盖了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技术,尤其是其“形神并重”的急救理念对现代急救医学仍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金匮要略》; 急救技术; 自缢死; 心肺复苏; 开窍醒神
救自缢死方出自《金匮要略·杂疗方》篇:“救自缢死方: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有可治之方。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并按其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于之,令襦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深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 自缢死概念及生还判断
自缢死隋·巢元方认为:“人有不得意志者,多生忿恨,往往自缢,以绳物系颈,自悬挂致死,呼为自缢”〔1〕。《辞海》:“缢死”亦称“吊死”。将绳索等套在颈部或项部,利用体重下垂,使绳索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窒息死亡。自缢死即自己采用缢死的方法进行自杀。
生还判断张仲景认为救治自缢者的成功率与天之阴阳和人之阴阳消长密切相关。人之将死,阳微阴盛,阴气越盛,亡阳越速。从“旦至暮……小难也”和“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说明自缢者阳气来复与天之阴阳消长密切相关。心主神明,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下微温”,说明阳气未亡,神未离形,阴阳尚未离绝,故曰“虽一日以上,犹有可治之方”。
2 救治步骤及方法
缓解绳套“徐徐抱解,不得截绳”,《诸病源候论》释曰:“盖因自缢者气已壅闭,绳忽暴断,其气虽通,而奔并运闷,气则不能还”〔1〕,所以当轻抱缢者,缓慢解下绳套。
保暖回阳“上下安被卧之”,即先铺一被于下,将缢者置于上,然再盖一被,以阻阳气继续耗散,此为保暖回阳之救逆法。
通畅气道“一人以脚踏其两肩……常弦勿纵之”。救治者用两脚抵住自缢者双肩,以其为支点,双手挽其发,向后持续牵引,以恢复并保持气道通畅。
胸外按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说文》:“按,下也”“据,杖持也”,即握持不放。此可引申为固定不移,救治者将手置其心胸部,上下反复按压,恢复气血运行。“一人摩捋臂胫……并按其腹”。《辞源》:“捋,顺手抚摩”“摩,按摩”。另一救治者顺肩肘至腕、髋膝至踝抚摩缢者四肢,并屈伸活动四肢。中医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末,此法可使阳气来复,调畅气血阴阳,所以“若已僵”,也要“渐渐强屈并按其之”。同时按其腹,配合“按据胸上”,助其恢复自主呼吸。
救治时间原文曰“一炊顷”,约作一顿饭时间,待其“气从口出,呼吸眼开”,仍须“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即继续救治一段时间,并避免用力不当而伤其身形。
药物救治及饮食调养“须臾,可少桂汤及粥”,缢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