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论文
【摘要】《金匮要略·杂疗方》论述了多种急救方法,其中救卒死、尸厥、中暍、溺死等方法已少为现代所采用,惟“救自缢死方”始终见其踪迹和影响。文章从《金匮》关于缢死时间、缢者体温、症状表现、救治步骤、方法、药物应用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仲景“救自缢死方”的急救过程涵盖了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技术,尤其是其“形神并重”的急救理念对现代急救医学仍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金匮要略》; 急救技术; 自缢死; 心肺复苏; 开窍醒神
救自缢死方出自《金匮要略·杂疗方》篇:“救自缢死方: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从其下降的温度,计算每小时平均下降温度,推测死亡时间。~℃。而体表温度的散失远快于直肠温度[2]。东汉时仅凭触摸体表而测定体温。所以“虽已冷”当指自缢者体表温度。缢者体温下降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热则体温下降慢,故“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是有道理的。
“一日以上,犹有可治之方”此说决定于缢者的状态,从后文“徐徐抱解”看,救治前缢者处于自缢状态。正常室温下缢者每小时体温下降近1℃,但下降有限度,即24 h左右降至基本接近环境温度。若正值夏季,体温下降缓慢,自缢者体温仍会维持较高水平,甚者不降反升。SchmHg时, kg的力量, kg的力量。颈静脉闭塞需要2 kg的力量。Rauschke氏试验闭塞通过颅底进入颅内的血管,需要5~30 kg的绳索压力。一般正常成年人的体重不会低于30 kg,因此,自缢者事实上只需部分体重就足以导致脑供血中断。大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度非常低,如此长的时间,患者大脑必受到缺氧缺血的影响,即使体温在较高水平,生还几率依然渺茫。
“兜住弧”指绳套压迫颈部的主要着力部分,根据它压迫的部位决定缢型。压迫颈前部的缢死称为典型缢死;压迫在颈左侧、右侧或项部的称为非典型缢死。在绳索压迫颈部后,致死因素分为压迫呼吸道及压迫血管。典型缢死者,颈部动静脉全部压迫;非典型缢死者,颈动脉尚未完全压迫[3]。非典型缢死状态患者脑部供血依然存在,缢者有生还可能。考虑到其他致死因素,如压迫迷走神经、喉上神经、颈动脉窦会引起反射性心率减缓或心脏骤停,颈椎骨折或脱位,颈脊髓撕裂,枢椎齿突骨折,寰枢关节十字韧带断裂,造成寰枢关节脱位、齿突骨折、韧带断裂,甚至颈髓断离等等[4],所以仲景仅说
“犹有可治之方”,表明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判断救治结果。
4 “救自缢死方”疑问两点
救治持续时间原文要求救治自缢时间持续“一炊顷”。何谓“一炊顷”?古籍有诸多记载,如《梦粱录》:“昔人卧一炊顷,而平生事业扬历皆遍”。陆游诗《秋夜闻兰亭天章寺钟》:“绝湖上兰亭,不过一炊顷。湖废缭堤行,往返常毕景”。为测定“一炊顷”确切时间,本人特赴农村实地考察:两口灶,用柴烧三菜一汤耗时近30 min。结合“黄梁梦”中卢生醒来之时,黄粱(粥)尚未熟,可以推测“一炊顷”大概在半小时左右。实际上“一炊顷”仅为约略之数,旨在强调救治须持续一段时间。
“桂汤”考“桂”仲景出方多以主药命名,“桂”一药,在仲景方中多为“桂枝”或“肉桂”。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