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永远的丰碑
中共历届代表大会简介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7月31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进行)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地点:上海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这是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地点:广州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会议的代表30余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大会正式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同时大会又强调指出,在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员必须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努力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大会制定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地点:上海
主要内容: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以及为了参加这一运动,党在组织方面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的问题。指出了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正式提出过的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反对帝国主义工具之买办阶级”。这是党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重大进步,在实质上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地点:汉口
主要内容: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召开的。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主张,但对于当时夺取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均没有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是不彻底的,在会后也没有实施。这次代表大会实际上没有能够解决任何问题。没有能够在紧急关头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地点:莫斯科
主要内容:由于国内处于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在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六大把工作中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首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的一次重要转变。六大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地点:延安
主要内容: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了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被载入史册。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56年9月15日至27日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69年4月1日至24日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中共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全国各级党组织还不能正常工作,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相当多的八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