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从化三旧改造.doc

格式:doc   大小:322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化三旧改造.doc

上传人:jiqingyong11 2018/1/30 文件大小:3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化三旧改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化改造相关新闻
-
一、 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建设顺利推进(图) 2
二、 旧村改造实现“宜居”梦北山村等旧村改造范例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 3
三、 从化:以“三旧”改造为抓手,推动城市更新大发展 5
四、 加快“三旧”改造推动城市更新 7
五、 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杨承志局长调研从化“三旧”改造工作 8
六、 从化高技术产业园生产总值同比增15% 8
七、 从化拟借区划调整发展房地产 10
八、 从化184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方案通过 11
九、 三旧改造面积占全市15% 13
十、 小海安置区二期完成房地产权证***工作 13
十一、 我办及时为安置户办理房地产权证 14
十二、 王世彤到从化市调研“三旧”改造工作 14
十三、 新华聚焦2014广州两会:区域调整、三旧改造、公积金引热议 18
十四、 大广州格局形成村官:“三旧”改造不应遍地开花 20
十五、 今年目标:GDP增长10% 抓好三旧改造促进城市更新 22
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建设顺利推进(图)
来源:从化区政府网发布日期:2015-11-24
江埔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隧道开挖工作近期将启动
江埔站主体工程建设现场记者邝健华/摄
作为从化与广州市中心的快速通道,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的建设进程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该项目正在全线施工,太平、神岗、邓村、江埔、街口等各个站点和各区间建设顺利推进,未来全线开通运行后,将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近日,记者走进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详细了解江埔站、邓村站至江埔站区间的建设情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工程范围包括江埔站、邓村站至江埔站区间,。该标段项目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邓村站至江埔站区间总长度约为2530米,其中的541米为明挖段,即先建设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基坑围护结构,然后从地面直接开挖;1987米为盾构段(即区间隧道)。
该标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江埔站已完成主体工程97%。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负一层侧墙进行施工,为地铁站最后一段顶板封顶做准备。预计未来几天内将完成顶板封顶,全面完成江埔站主体结构建设。
据了解,江埔站是未来城区里重要的地铁站之一,位于雅居乐小学侧面,与木壳岭相邻。,,为地下2层结构,将设置4个出入口。该标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4个出入口的设置经过了精心设计,分别通往欣荣宏国际商贸城、从化大道、雅居乐小学、木壳岭侧,极大方便群众出行。
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一期施工1标有1987米为盾构段,其最大埋深达到23米,最大坡度为27‰。隧道走向为从明挖区盾构始发段向东北方向延伸,在地下穿越街北高速公路、南方村、流溪河、姓钟围,最后穿越从城大道到达江埔站。
目前,、长度达84米的罗宾斯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地龙1#”和“地龙2#”已进场组装完毕,待完成其他准备工作后,将同时从明挖区盾构始发段开始挖掘隧道。
该标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近期将正式启动隧道挖掘工作,从化人民离“地铁梦”又近一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已打上了“热烈庆祝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邓村-江埔站区间地龙号盾构机顺利始发”的标语。
“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标段的地质特点,对两台罗宾斯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系统升级改造,以提高刀盘及隔板的耐磨性,更好地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该标段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地质情况比较复杂,隧道挖掘每天将推进10多米,整个挖掘工作预计耗时10个月左右。(记者覃永赠)
旧村改造实现“宜居”梦北山村等旧村改造范例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多样化解决方案
来源:从化更新局发布日期:2015-8-6
在珠海着力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时代语境下,旧村改造项目也被赋予了城市更新的愿景与使命。日前,记者走访南屏北山村、东桥村与前山“三溪”板块(即南溪村、沥溪村、福溪村),三个各具特色的旧村改造范例,不仅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也将进一步充实我们对于宜居生活的认知理念。
北山村
整合文化资源重在文物保护
始建于清代同治七年的杨氏大宗祠,坐镇北山村已有150年之久。其占地面积8838平方米,坐南向北,纵深开阖,硬山顶、青砖墙、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构架,精美的雕饰附丽其上,更显古朴典雅。这是珠海最大的宗祠,也被视作岭南古建筑的艺术典范。而在村落内,以杨氏大宗祠为翘楚,至今仍保存完好近百栋清代民居建筑,醇厚的历史气息切切可寻。
北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成杰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常住人口1800人,外来人口则有三四万人之多,小小的古村依然承载着巨大的社会功能。由于居住人员过于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