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0  导线布置
 
  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1  对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宜按式(-1)计算
                     (-1)
式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送电线路标称电压,kV;
     fC——导线最大弧垂,m。
    一般情况下,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可采用附录C(标准的附录)所列数值。
    2  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式(-1)计算结果的75%。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
  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垂直线间距离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垂直线间距离(m)
3  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宜按式(-2)计算
            (-2)
式中: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
  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    m
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设计冰厚10mm
设计冰厚15mm
    设计冰厚5mm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可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少。
    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设计冰厚15mm”。
  双回路及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km的送电线路均应换位。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200km。
    如一个变电所某级电压的每回出线虽小于100km,但其总长度超过200km,可采用换位或变换各回送电线路的相序排列的措施来平衡不对称电流。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为降低中性点长期运行中的电位,可用换位或变换送电线路相序排列的方法来平衡不对称电容电流。
 
11  杆塔型式
 
  杆塔选型应从安全可靠、维护方便并结合施工、制造、地形、地质和基础型式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地区,宜因地制宜地采用拉线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
  在走廊清理费用比较高及走廊较狭窄的地带,宜采用导线三角形排列的杆塔,对非重冰区还宜结合远景规划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杆塔;在重冰区地带宜采用单回路导线水平排列的杆塔;在城市或城效可采用钢管杆塔。
  一般直线杆塔如需要带转角,在不增加塔头尺寸时不宜大于5°。悬垂转角杆塔的转角角度,对500kV和330kV及以下杆塔分别不宜大于20°和10°。
  带转动横担或变形横担的杆塔不应用于居民区、检修困难的山区、重冰区、交叉跨越点以及两侧档距或标高相差较大容易发生误动作的杆塔位。
 
12  杆塔荷载及材料
 
  荷    载
  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情况、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和安装情况下的荷载组合,必要时尚应验算地震等稀有情况。
  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  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2  最大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
    3  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不含大跨越直线塔)。
  直线型杆塔(含悬垂转角杆塔,不含大跨越直线塔)的断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1  断导线(含分裂导线时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
      1)单回路和双回路杆塔。单导线时,断任意一根导线,分裂导线时,任意一相有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无风、无冰。
    单导线的断线张力,-1的规定确定。
-1  单导线断线张力与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比值      %
钢芯铝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