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中医历代名家.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历代名家.doc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8/2/3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历代名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历代名家
 扁鹊,是战国时勃海郡郑地的人,原名秦越人。“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渐渐地,就把这个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伏羲氏是上古的一位睿智的首领,也是上古的“三皇”之一,他在我国古代医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伏羲氏,姓风氏,传说中,他为人民作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他指导臣民制造工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劳动主动获取食物的新纪元。
他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而狩猎活动的展开又使得动物类食物日益增加,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动物类药物的认识也从此开始了。
他带领人们围着篝火跳舞,以驱寒取暖,强健身体。却发现通过这种运动,可以祛除身上的一些病痛,这便是传统体育活动及导引术的雏形。
他还观天文、察地理,通晓日月阴阳的道理,创始了八卦,成为后世中医学理论哲学思想的主要文化根源之一。
孙思邈,京兆华原(即今陕西省耀县)人,生于581年,卒于682年,享年102岁。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因病学医,热爱医学,淡薄名利,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期间,曾多次邀请他入朝作官,都被他婉言谢绝。
他一边行医,一边采药,曾先后到过陕西的太白山、终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广泛搜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孙思邈一生非常注重医学道德的修养,在他的《千金要方》一书中,首列“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二篇,这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医德文献专论,是高尚的医德与高超的医技两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他的这种浓厚而朴素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孙思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已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而《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九、十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时杰出的医家。他曾到过很多地方为人治病,方法简单有效,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华佗是一位精通医术的著名医生,尤其出名的是他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他到了哪里,都会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是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是最早的麻醉剂。在手术前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他不久便会昏睡过去,不省人事了,直到手术后才会醒来,痛苦很小。而手术之后,他在缝合的伤口处抹上一种药膏,四五天就能好转,也不痛了,一月之内伤口便能愈合,医术十分高明。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扑子,是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他的父亲曾在东吴做官,担任会稽太守。东吴被晋消灭之后,他又作了晋朝的郡陵太守。祖父葛云,也曾做过东吴的大官,以炼丹著名,人称葛仙公。葛仙公的弟子是郑隐,葛洪就是从郑隐处学习了炼丹术。后来葛洪又从师鲍玄,鲍玄见他年轻有为又聪慧上进,就把他女儿嫁给了他,就是著名的女灸法家鲍姑。
葛洪自幼十分好学,13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境败落,十分贫苦,他靠上山砍柴换取文具,用来学习。他经常写字,常抄书直到深夜。也从不与别人嬉戏,沉着稳重,又十分好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医学家、道家、炼丹家和药物学家。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