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施工技术总结(新湖路).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施工技术总结(新湖路).doc

上传人:glfsnxh 2018/2/3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施工技术总结(新湖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施工技术总结
一、工程概况
新湖路(北段)市政工程,地处宝安新中心区。是由宝安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公司兴建,宝安区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深圳市全安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深圳市华侨建筑工程公司第一分公司承建。
施工起点桩号0+060(、)、终点桩号0+(、),,工程预算造价2997万元。
工程自1995年月日开始施工,但由于其他原因在中途于1996年月日暂停施工。之后在2000年月日由建设单位组织,重新签订承包合同,于2000年9月8日灰复动工,并在2002年10月1日按优良工程正式完成。
二、工程地质地貌特征
本工程施工路段原始地貌为潮间带,后经人工围成若干鱼塘。~,,~。施工段内除塘埂及水域区外,其中在0+150处有一条横穿路基的河道(咸水涌)。而0+060~0+120段全部被人工弃淤覆盖,~。
地质构造经钻探揭示,自上而下分为:
1、人工填土:分布于塘埂、路堤和0+060~0+120段,~。
2、淤泥:海相沉积,黑色、灰黑色、~,平均厚度

3、冲洪积粘土层:位于淤泥层以下,黄褐色等杂色,可塑状,。
4、淤泥质中粗砂:,呈饱和,松散至稍密状态,灰色及灰黑色。
5、中粗砂层:黄灰、灰白色、饱和、中密状态,全路段均有分布。具低压缩性,使其强度大幅度提高,满足路基下卧要求。
三、工程设计概况
1、本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一级次干道,设计时速4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行车道BZZ-100型标准车。设计年限为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所限15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使用状态的年限30年。
2、道路设计为单幅路横断面,总路幅宽度50m,即停车道21m+人行道2×2m+绿化带2×+外边人行道2×。
3、道路地基处理分别采用换填块石处理和插塑料排水板动力强夯固结法处理。处理范围宽度60m。,处理后剩余沉降量≤15cm,纵横向100m沉降差≤10cm,交工面承载力≥100Kpa。。
4、路面设计为刚性路面,结构组合从上而下分别为:
a、C35商品砼混凝土面层,厚24cm。
b、6%水泥稳定石粉渣基层,厚20cm。
c、4%水泥稳定石粉渣底基层,厚15cm。
5、人行道设计为:
40cm×40cm×5cm彩色人行道板砖;
,厚2cm;
6%水泥石粉渣稳定层,厚15cm;
6、雨、污水管(渠)道设计:
a、雨水管采用D500(Ⅱ级)钢筋承插式砼管,~。
b、雨水渠为钢筋砼底板、砖砌墙、预制钢筋砼盖板、×、×、×。~。
c、污水管为D300~D500(Ⅱ级)重型钢筋承插式砼管,~。
四、主要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措施
1、路基换填
(1)设计要求是将淤泥清挖至高程-,,重型压路机碾压实,再分层回填土方,分层碾压实至路基。
(2)主要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放线→河水改道→围堰→抽水→填筑施工便道→淤泥挖运→基底验收、隐蔽→回填块石→压路机碾压→检查验收隐蔽→分层回填土碾压密实。
(3)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根据新湖路施工控制点,用J2经伟仪放出路基中心线、围堰位置。
、沿0+060~0+300段北侧,距围堰边2米,,将上游排水导流至新安六路已施工完成的雨水渠。即进行筑土围堰。
、路基二侧围堰完成后,采用6台φ100潜水泵进行抽水。同时安排10人,根据基内积水的具体情况,纵横方向挖沟,加快排干积水和淤泥的固结。
、基内的淤泥表面固结龟裂后,进行横向施工便道的填筑。横向施工便道在填筑时,考虑受潮水和地下水位高的影响,分别采用了石渣和碎砖进行回填,并同时在面层加铺上1cm厚的钢板,以确保运输车辆和挖掘机的安全。
、淤泥挖运,采用4台挖掘机同时进行挖掘,并每台挖掘机配置4台自卸汽车运输。先从中间再逐步向二边开挖,再根据开挖情况及时用水准仪测设高程,指导施工。同时安排12人配合挖掘机清淤和纵横方向挖沟抽排地下水。
、由于淤泥的堆放存在很大困难,周边附近均为填土区域,是不能回填淤泥,所以,在几经周折多次与有关单位的联系后,运往7公里左右的吹填区进行堆填。
、整段淤泥清淤完成后,通过自检合格,监理和甲方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