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导论.ppt

格式:ppt   大小:73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导论.ppt

上传人:s1188831 2018/2/4 文件大小:7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导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程导入
我们就读的这所大学,诞生于抗日的烽火中,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滨海区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的滨海建国学院,是我党在山东建立较早的红色大学之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秉承红色大学传统,服务沂蒙革命老区,培养各类毕业生二十余万人,为沂蒙老区、山东省和国家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综合性大学办学阶段后,学校以“高质量综合性品牌大学”为奋斗目标,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三大重点工作,着力实施“质量立校、开放强校、特色亮校”三大战略,强力推进“红色育人工程”和“国际视野培育工程”,致力于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即是学校推进“红色育人工程”的重要内容。
◆背景资料: “红色育人工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课程导入
◆背景资料:红色育人工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以沂蒙精神这一“红魂”为主线,以建立红色基地、研究红色文化、开设红色课程、建设红色场馆、组织红色活动、打造红色典型为载体,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实施红色育人工程,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念信念、崇尚荣誉责任、健全人格品德,增强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创业意识、奉献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自觉成为“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在内容任务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红色育人工程,按照“三三三六工程”的总体架构整体推进,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3、在保障措施上,学校将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改进机构设置,加强团队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返回
临沂大学“三馆”开馆仪式及“红色馆”场景(返回)
临沂大学首届红色运动会场景(返回)
导论
教学目的:
了解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一、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缘由。
二、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意义。
三、《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内容体系。
四、《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教学模式。
五、《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考核方式。
导论
一、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缘由

◆背景资料:当代世界的文明形态与大国核心价值观

1、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领当代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2、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是传承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必然要求。
3、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是深入实施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的必然要求
返回
导论
二、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意义

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有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
其次,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有利于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四,开设《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有利于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导论
四、《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教学模式

◆背景资料:价值澄清理论

1、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其在本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教学由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组成。其中课堂组织形式参见: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案例式、讨论式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3、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布置自学—组织讨论—课堂小结—成绩评定
(2)对学生的要求:转变学****观念—积极参加讨论
返回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 案例式、讨论式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内容
步骤
教师任务
学生任务
教学目的
备注
第一步:准备阶段
1、划分小组,产生小组负责人
2、准备案例或讨论主题
3、提出思考题
1、阅读案例或讨论主题
2、拟定个人分析提纲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12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位同学阅读材料;(第一节课前30分钟)
第二步:小组讨论
1、指导讨论
2、维持课堂秩序
1、形成小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