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堂
在水这里还可以习得辩证统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水的刚柔相济、内圆外方、动静相宜都是典型的辩证统一思维。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这种辩证统一思维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大意义。“以水为师”还是“道法自然”的具体体现,几千年来,“道法自然”的思想从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形成水哲学启蒙与思辨的独特而久远的魅力。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都有关于水哲学的精彩呈现,其背后所凸显的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尊重自然、顺势而为、和谐共生的思想,最后实现天人合一
文章写作(四)
素材积累
讲师:孟庆峰
道德规范要经常讲。道德规范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现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道德规范离不开言传,需要经常讲。话不讲不清,理不讲不透。经常讲,就是用百姓的话,用身边的事,讲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基本道德规范,讲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尊道贵德,利人利己;败坏道德,害人害己。只有经常讲,晓之以理,才能让大家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耳濡目染中晓理明义、崇德明礼。只有经常讲,动之以情,让大家乐于听、听得懂、听得进,才能记得住,入耳入脑入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境界、厚德端行。
道德标准要反复议。常言说得好,“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标准是尺度,不辨不清;价值标杆是导向,不议不明。道德标准价值取向重在身教,需要反复议。反复议,就是经常评议“身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点评道德现象行为,在交流探讨中明晰标准、明辨是非、明确取向。只有反复议,让思想交流交锋,在辩论中解疑释惑,在评判中扶正祛邪,才能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什么是必须抛弃的腐朽观念,进而明确立言立行的价值标准。
道德养成要践于行。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建设是内化于心的养成工程,更是外化于行的实践工程,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践于行,就是善于发现和学民英雄”,用“凡人善举”共同传递道德的力量,让来自身边的感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只有践于行,让更多的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人人应为,人人可为)才能形成正确导向,形成和谐氛围,形成文明风尚。
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缺乏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1应从信息教育抓起,培养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的专门人才;2对现有信息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研发能力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信息人才队伍;3健全激励机制,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4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抓好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形成人才梯队,为我国信息科技前沿领域储备技术力量。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坚持抓大促小,既培育创新型大公司,又扶持专业化“小巨人”,形成以大带小、系统配套的产业组织结构。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大型电子信息企业的规模效应、创新能力、盈利水平、市场拓展都比较薄弱。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作用,积极实施大公司战略,通过财税、金融、人才、采购、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提高产业整合能力和带动能力。对于中小企业,应重点促进其集中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使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
以农民为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取向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需要,是保护农民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改革取向,关键是突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坚定不移地“补贴农民、投入农业、奖励大县、理顺价格、提升科技、保护资源、健全法制、深化改革”,在不断加大直接补贴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我们要为奋发进取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在大家常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那就要让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地方。公平正义不能仅仅是理论准则,更要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成为真真切切的实践。公平正义的社会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付出就有回报,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让强者有得,弱者亦有获。在这样的社会中,奋发进取自然会成为社会心态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