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PPP融资模式.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PPP融资模式.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2/10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PPP融资模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PPP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1001-828X(2015)013-000-02
一、引言
最早的PPP融资模式出现在欧美国家,上个世纪几次经济危机导致欧美国家财政紧缺,然而一些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是无法由私营部门独资完成,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融资便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交通道路、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始出现混合融资模式。当时中国大多采用BOT模式(Build Operate Transfer),由于这种模式政府与企业都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被PPP模式替代。
总体来看,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是顺利的。私营企业参与公共项目建设与运营减轻了我国的财政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带动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也不可否认,由于PPP模式还处于初期成长阶段,融资环境不够成熟,政府和民营机构合作成功典例不多,这种融资模式优势与风险是并存的,失败的案例也时常会出现。
二、PPP融资模式基本理论简介
PPP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融资模式,而早期的公私合营采用BOT模式,该模式出资人承担风险过大、合作各方利益冲突很多,而PPP模式是以各方“多赢”为合作理念,深受投资者的欢迎。PPP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将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私人资本的参与不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私人企业一般都是资金运转正常、融资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
PPP模式的发起人一般为政府部门,政府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正式确认建设项目,中标的企业需要与政府签订特许权协议,并以该协议为基础展开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企业有权在项目建成后未来一段时期内经营项目,但项目的实际控制权仍然握在政府手中,期限过后企业要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PPP融资模式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营利性企业、私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及公共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等。
民营企业在特许经营期间,为了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取利润,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地铁建设项目为例,首先需要测定保本票价,通过票价收入回收投资,如果票价过高,必定会减少客流量,相反票价过低,总的票价收入可能抵消不了投资成本。其次,站内商铺租金的确定也不可随意,根据站内实际客流量我们对租金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如果站内实际客流量高于预测客流量,我们需要相应的调高租金,相反站内实际客流量低于预测客流量,我们则需调低租金。
三、以城市交通设施为例论述PPP模式的实际应用
(一)北京地铁四号线――一次成功的改革
PPP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应用的想法其实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直到2004年北京市政府才确定了北京地铁四号线建设项目引入民间资本融资,历时两年完成国际范围内的招标活动,统筹考虑了各方面条件后确定了合作伙伴“港铁-首创联合体”组建的京港地铁公司,2006年4月正式签署特许权协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PPP模式的实际应用,为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探索意义。
北京地铁四号线建设的初始总投资约为153亿元人民币,根据合约内容将总投资划分为两部分,由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分别承担。其中,由政府部门的投资公司出资约107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0%,完成包括地铁洞体和车站结构等土建工程。由项目公司出资46亿元,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