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据容灾与备份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深入,教育也步入了信息化。很多高校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系统。并且随着信息发布平台,邮件系统,协同办公,校园一卡通等服务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信息转变为海量数据,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任何数据的丢失都会给学校带来极大的损失。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以及数据在灾难之后的恢复成为了高校信息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
灾难分析
灾难分析:建立容灾备份工程最重要的一步是灾难分析,只有对灾难进行正确的分析后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备份方案。
建立容灾备份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在灾难造成对数据的破坏后,业务数据的可恢复性。
灾难可以分为自然灾难,社会灾难和人为灾难。
自然灾难包括或者,水灾,风灾,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造成业务系统灾难。
社会灾难包括区域性电力系统故障,恐怖分子制造的爆炸,战争引起的定点破坏等灾难。国内外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必须引起企业足够的忧患意识。,一些没有任何容灾措施的企业由于核心业务数据的破坏而最终破产。认为灾难包括IT系统管理人员的误操作,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发作造成数据灾难。
数据容灾就是防止数据失效,有多种途径:如加强建筑物安全措施,提供员工操作水平,购买优良设备。但是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建立完善的备份知道。备份就是保留一套后备系统。这套后备系统与现有系统一模一样,或者是能够替代现有系统的功能。
数据备份更多的是指数据从在线状态剥离到离线状态的过程,终于服务器高可用集群技术已经远程容灾技术有着本质区别。虽然从目的上讲,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消除或减轻意外事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侧重的方向不同,实现的手段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集群和容灾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也就是说当一位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而间断。对数据而言集群和容灾技术是保护系统的在线状态,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而备份技术则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以挽回硬件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还有逻辑错误和任务恶意拨号带来的损失。备份技术指保证数据可以恢复,但是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数据容灾等级
设计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根据这些因素和不同的应用场合,常见的容灾备份等级有以下四个
第0级:本地备份、保存的冷备份
这一级容灾备份,实际上就是上面所指的数据备份。它的容灾恢复能力最弱,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磁带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这种容灾方案中,最常用的设备就是磁带机,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手工加载磁带机,也可以是自动加载磁带机。前者主要适用于存储数据容量较小的中小型企业,主要产品有IBM的TotalStorage Ultrium 外置式磁带机 3580,单盒磁盘窝囊可达200GB,压缩后可存储400GB数据,可满足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乃至大型企业数据备份需求。手工加载的磁带机目前主要有HP Surestore DAT 24
第1级:本地备份、异地保存的冷备份
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如交由银行保管。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容灾方案也是采用磁带机等存储设备进行本地备份,这些磁带设备的选择可参见前面介绍。同样还可以选择磁带库、光盘库等存储设备。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公司为了避免备份磁带因机房安全问题而出现磁带被除数盗、被毁,通常是把备份磁带,特别是月以上的备份磁带放入专门的保险柜,甚至租用银行的专门保险箱来存放这些备份磁带。但这还不能说是万元一失,原因就是,一般来说这些保管磁带的地点与所在公司在同一城市中,万一出现了地震、战争之类的自然灾难,这些备份磁盘还是难逃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