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要对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有清晰的认识,首先有必要对数据库的几种运行状态有充分的了解。Oracle数据库的运行状态主要分为3种,他们依次为:
Nomount(非安装)Oracle只是读取ini文件中的配置信息,并初始化SGA区。
Mount(安装)Oracle除了需要读取ini文件还要读取控制文件,并从中获取有关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等信息。
Open(打开)数据库要检查所有文件处于同一时间点,对错误进行恢复对未完成事务回滚,并最终可以允许用户访问。
数据库的备份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冷备份;热备份;逻辑备份;
数据库的备份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这里只作一个概要的介绍,Oracle数据库备份主要有:
Cold Backup(冷备份) 主要指在关闭数据库的状态下进行的数据库完全备份,备份内容包括所有数据文件、控制文件、联机日志文件、ini文件。
Hot Backup(热备份) 指在数据库处于运行状态下,对数据文件和控制文件进行备份,要使用热备份必须将数据库运行在(Archive Log)归档方式下。
Export(逻辑备份)这是最简单的备份方法,可按数据库中某个表、某个用户或整个数据库来导出,并且支持全部、累计、增量三种方式。使用这种方法,数据库必须处于打开状态,而且如果数据库不是在restrict状态将不能保证导出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的恢复可分为两大类: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
完全恢复指将数据库恢复到发生故障的时间点,不丢失任何数据。不完全恢复指将数据库恢复到发生故障前的某一个时间点,此时间点以后的所有改动将会丢失。如果没有特殊需求,我们建议应尽量使用完全恢复。
Oracle数据库的恢复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将把存放在重做日志文件中的所有重做运用到数据文件,之后对重做中所有未提交的事务进行回滚,这样所有数据就恢复到发生灾难那一时刻了。数据库的恢复只能在发生故障之前的数据文件上运用重做,将其恢复到故障时刻,而不能将数据文件反向回滚到之前的某一个时刻。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2001/1/1的数据库备份,当2001/5/1使我们发现数据库中数据发生混乱,希望将数据库恢复到2001/4/30时的状态,我们只能先恢复2001/1/1的数据库备份然后在其上运用重做记录使其前滚到2001/4/30时的状态,而不能将2001/5/1的数据库向后回滚到2001/4/30。
为了系统的设计数据库的恢复方案,我们先对可能遇到的错误进行分类,Oracle数据库错误主要分为5大类:
SQL语句失败
线程失败
实例失败
用户操作失败
存储设备失败
如果发生前三种失败,不需要我们人为干涉,Oracle系统会自动进行恢复。对于用户操作型的失败(如误删除数据),我们采取的补救措施主要有导入最新的逻辑备份或进行到某一时间点的不完全恢复。从Oracle 8之后的新版本中引入了基于表空间的时间点恢复(TSPITR),可以单独将包含错误操作的表空间恢复到指定时间,而不必对整个数据库进行不完全恢复。当错误操作发现比较及时而且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使用logminer生成反向SQL。
针对存储设备的失败的情况比较复杂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存储设备的失败必然会使放置在其上的文件变为不可用,我们先将Oracle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