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搭建实践舞台展示成长风采
【内容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每个学校都会在努力寻求一条最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之路,为每个学生创设最佳的成长环境,让我们的下一代,快乐成长,全面发展,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从而也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取得最佳的成效。
【关键词】优势资源实践体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也以其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为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农村学校的孩子和学校可以结合社区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的丰富素材开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
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得给学生作好充分的人文教育。那么也就是要和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相匹配,内涵相吻合,要和家乡的未来发展相联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要体现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以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发展家乡而勤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很凑巧的是长屿硐天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滨海新城——温岭》、《浙江名胜——长屿》、《中国石文化》等书,在众多专家的考证下撰写出版了《长屿硐天》一书,这为我们长屿小学少先队开展“我是家乡小导游”活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我们的校本教材就是这本《长屿硐天》,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关于长屿的名景、名俗、名吃、传说等等。实施过程中各班辅导老师在挑选一个不同景点进行改编,写出这个景点的教案,再由教科室、教导处、少先队对这些资料进行评比、汇编,最后在实施到平时的校本教学中。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家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家乡人文教育、爱国教育,这也为我校开展“我是家乡小导游”活动提供了保障。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学校又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学校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坐落在具有丰富教育资源的长屿村内。国家重点风景区长屿硐天这
个资源为我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契机。首先,我校与刚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的长屿硐天签订了长期的协议,不久后,“我是家乡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便在校园中拉开了序幕,一支支景区志愿服务小队产生了,一批批小导游在景区上岗了,一名名环保小卫士也在景区出现了。从此,我校经常把课堂搬到了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锻炼,获取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得的很多知识。我校的各种实践体验教育正顺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