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生物安全评估.ppt

格式:ppt   大小:460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物安全评估.ppt

上传人:cjc201601 2018/2/17 文件大小:4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物安全评估.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

王国治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是生物安全的核心工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风险评估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规范的风险评估工作应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时评估于实验活动之中,定期阶段性再评估于使用之后。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对于保证生物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估在是在基于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以及相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实验室活动中可能涉及的暴露或潜在暴露因素与意外事故、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废弃物处置、实验室保安、人员素质、火灾、水灾等其他因素,通过对各因素的风险识别与分析,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评估采取措施后的残留风险,建立适时的再评估方案与制度。风险评估可帮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者与使用者确定实验室的规模、设施与合理布局,帮助操作者正确选择生物安全水平(设备和操作),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预防风险发生与可能发生风险后的方案与相关管理规程,以便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可采取适宜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危险性事件发生,将工作人员暴露的危险和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危害程度分类是病原微生物危险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危害类别的高低是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个体和群体的感染后可能产生的相对危害程度来划分的。由于病原微生物在不同国家流行的状况不同,因此,不同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以及流行状态并考虑是否具有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等因素,来划分各自的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我国对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分类标准除进行危害程度分类外,还规定了其不同实验操作的防护水平以及运输的包装要求,详见卫生部与农业部颁布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背景信息与分析
通过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背景资料与分析,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或***的毒力、致病性、生物稳定性、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病原微生物的地方流行性,有效的疫苗和治疗及诊断方法的可用性等信息,为进一步分析评价可能造成风险以及危害程度,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病原微生物背景信息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是从事微生物学工作的基础,《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危险等级和实验操作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是以病原微生物属或种确定。微生物的分类是根据微生物的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其分类单元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病毒除上述分类还应考虑其结构的大群划分:(双链)ds DNA,有包膜;(双链)ds DNA,无包膜;(单链)ss DNA ,无包膜;(双链)ds RNA,有包膜;(双链)ds RNA,无包膜; (单链)ss RNA,有包膜;(单链)ss RNA,无包膜。同时了解该病原微生物原始分离有关信息。
(一)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有助于鉴定病原微生物以及疾病的诊断,同时有助于评估操作病原微生物是否污染、生长状况、毒力以及抵抗力。
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在宿主体内外生长繁殖与生物学特性相关,如炭疽杆菌是否有荚膜芽孢形成率的高低与炭疽杆菌抵抗力、致病力和免疫性有关。对于细菌应关注细胞的球菌、杆菌或螺旋菌的形状、大小、排列、染色反应以及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对于病毒应关注形态属球状病毒、杆状病毒、砖形病毒、冠状病毒、有包膜的球状病毒、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以及大小是否有囊膜等。
(一)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病原微生物的分离或扩增培养是实验室最常见的实验活动,通过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特性可直观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了解病原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生长繁殖速度以及是否在实验过程发生了污染,
对细菌真菌可通过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的菌落形态,菌落形成时间;对碳源、氮源、营养类型的营养要求;代谢产物的种类、产量、显色反应以及产酶种类、反应特性、生理生化反应,了解分析不同菌种或菌株的差异。病毒在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培养中进行,以死亡、发病或病变等作为病毒繁殖状态指标,或以血细胞凝集、抗原测定等作为间接指标,可采用空斑法测定病毒数量。
(一)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不同类型病原微生物抗原存在差异,即使同一种病原微生物其抗原也可能存在差异,,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通过抗原存在差异的特性可作为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学鉴定为实验室感染监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
如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