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其治理方略
摘要: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较大比重的不良资产,这对金融脆弱性具有放大机制,从而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从宏观经济角度、金融体系、债务重组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良资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不良资产
我国主要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它们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论在人员和机构网点数量上,不是在资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上,在我国整个金融领域中均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从计划体制下的统一的一家银行体系演化而来的,垄断经营、机构臃肿、人员过多,阻碍着效率的提高。
1986年国家决定重新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在这前后,也陆续成立了一批商业银行,有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其间组建的海南发展银行,于1998年清理。这些商业银行的筹建,最初是以国有资本为主,而且大多没有采取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目前已经在证券市场上市,可以股份的银行有四家,即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这些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就活动区域
有明确的划分,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区域
性商业银行。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除地区性的住房储蓄机构外,所有8 tt 区域
性银行都跨出指定的范围在全国大城市设置了经营性分支机构。
1998年,从北京开始,陆续出现名命名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是由各城市原来
8 t tt o m
的城市合作银行合并组建而成的,它们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功能是为地区的经济发展融通资金,重点为城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加处置的紧迫性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规定,我国的资金市场对外资银行逐步放开,2006年外资银行在我国将取得国民待遇。今年国内外银行业已展开激烈竞争。但国有商业银行却被迫面临着双向选择。一方面力与外资银行等竞争对手拼抢市场、争夺人才、较量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费很大的精力,处置不良资产和消化历史包袱,尤其是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把实际8ttt8利润的绝大部分用于消化不良资产,这就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和创新能力。
目前,由于. com国家控制资金价格和存贷款利差较大,但是dddTt放开资金价格,实施利率市场化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测算,如目前的存贷款余额和比例不变,则存贷款利差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将减少1000亿元以上
8 t tt o m
。如果8 tt 不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完成自己的资产优化、、实现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8ttt8,在利率市场化压缩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甩掉历史包袱形成有效竞争能力就将极为困难。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金融脆弱性的具有放大机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导致. com其偿付能力的下降,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增加. com,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