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寂寞》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寂寞》读后感.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2/22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寂寞》读后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寂寞》读后感
梭罗真的“寂寞”吗?1845年他只身一人到康科德附近森林里的瓦尔登湖畔,盖起一座小木屋,并在四周开荒种田,自力更生,过了两年多的隐居生活。他生活简朴,一方面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另一方面静观默想,潜心思索自然对人类的启迪。他认为自己“并不寂寞”:“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
有那么多的自然事物与他相伴,他感到找到了“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最鼓舞人的伴侣”。因此,世人看来孤独寂寞的事,梭罗却认为“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是“每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的事情。于是,他明确地宣告“我爱孤独”,“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再说,“寂寞”根本“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来计算”,他认为“德不孤,必有邻”。
  梭罗所谓的“德”,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人也是自然的一员。这样,自然界事物也就成了人类最为亲近、最接近于“我的血统”的“同类”。他眼中的自然,不仅是与人平等相待的朋友,而且还是“创造一切的力量”,是“靠近我们的宇宙法则”。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说“大部分人只让外表上的、很短暂的事情成为我们从事的工作。事实上,这些是使我们分心的原因”。在他眼里“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地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看戏很可能感动我;而另一方面,和我生命更加攸关的事件却可能不感动我。”
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他始终不是以功利的眼光看人生世事,而是以一种审美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
  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大自然,就会感到处处都是自己的朋友,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了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快乐”。表达了梭罗对现代文明的鄙弃。他反对人们急功近利、善于钻营的恶****反对奢侈和虚荣,认为人惟有返朴归真回到大自然怀抱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试想,当你在现代社会中被工作、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时,若你能有片刻享享寂寞的清福,也是好的。其时,寂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怜,有时,寂寞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我敢说,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瓦尔登湖”,那个也许是不切实际,却是最为纯真和充满梦想的小世界,我们记忆最深处的一处净土。还记得马克·吐温小说中的林间小屋吗?还记得鲁宾逊那艰苦却自在的荒岛生活吗?还记得保尔·柯察金生活的那个***四射的红色年代吗?有人说,这些东西和梭罗一样,已经过时了,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