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戏曲史论
主讲温宝麟
1
中国戏曲史论
主讲温宝麟
2
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中文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3
学习方法介绍
热爱戏剧的兴趣为第一要著
旁学杂收
古代诗词经典戏剧原作戏曲频道的曲目
远离肤浅的市场庸俗作品
善于观摩分析相关声像资料
4
第一章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
“以歌舞演故事”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舞台美术、服装、化妆)。
远离生活,超越时空,虚拟手法。
遵循一个原则美。
5
一、中国戏曲起源与形成   起源于原始歌舞。 “拊石击石”“致舞百兽”(吕氏春秋古乐) 1、上古期的歌舞与俳优 歌舞巫——乐神以歌舞为主女巫 俳优优——乐人以调谑为主男优 “优孟衣冠” 2、汉魏百戏 又名“角抵戏”东海黄公与雅乐相对 (颜师古“角其伎也,相抵触”)
6
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伎艺 六朝上云乐更浓郁的表演成份 北朝三大戏 大面代面(南陵王入阵曲) 踏摇娘拨头钵头。 4、隋唐代五代优伶戏弄 伎艺机构太常寺教坊梨园 歌舞乐曲和参军戏 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唐之参军、苍鹘至宋而为副净、副末二色”。(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7
从先秦两汉到隋唐五代,是中国戏曲形成的孕育阶段,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各种戏曲成分的都有不断的创新,各种戏曲要素也日趋丰富。偏于声容方面的歌舞艺术,从《九歌》、《上云乐》发展到《兰陵王入阵曲》和《踏摇娘》,已经合百戏而演故事,兼备戏倡五象和杂技幻术。偏于科白方面的表演艺术,从《优孟衣冠》、《东海黄公》、《辽东妖妇》发展到《拨头》和《弄参军》,已经把俳优滑稽、角抵武打与娼妓伶人的说唱歌舞结合起来。百戏中的各种艺术形式除了独立发展外,还不断相互交流吸收,并趋向融合,在不程度上发生和增长了戏剧因素。为宋代戏曲的形成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8
二中国戏曲形成于宋代 在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宋代的“瓦舍”和“勾栏”里出现了“宋杂剧”。 宋杂剧的体制 1、前提艳段(序幕) 2、正本“全以故事,务在滑稽” 3、后散段杂扮 宋杂剧的角色 1、每场四五人末泥引戏副净等。 2、“装旦”的出现角色已趋完备。 3、“次贴”旦之外角色
9
宋杂剧的剧目《武林旧事》“官本杂剧段数” 280本 宋杂剧的舞台形象 山西河南两宋舞台建筑及杂剧扮演资料 河南偃师、温县砖雕(扮演乐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