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高考地理复习之海气相互作用(讲义).docx

格式:docx   大小:2,76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地理复习之海气相互作用(讲义).docx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5/2/10 文件大小:2.7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地理复习之海气相互作用(讲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考地理复习之海气相互作用(讲义)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考地理复习之海气相互作用(讲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海--气相互作用
一、考向讲解
近 5 年课标卷中,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是低频考点。
结合实例,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考察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和综合思 维素养。
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看热点大事东非蝗灾形成的缘由。
二、学问体系

海-气相互

途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海 作用的原理 目的:全球水热平衡
-
气 厄尔尼诺

相 与拉尼娜

用 印度洋偶极子引发东非地区蝗灾
三、考点精讲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过程之间的关系
水体交换过程
东南信风特别
印度洋正偶极引发非洲东部降水增多
1
热量交换过程
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海洋。海洋面积约占地球外表积的71%,比热容也比陆地大。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等水循环,使全球的水量到达动态平衡。
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是根底。
海水运动与大气运动是途径。
2
海—气相互作用:物质循环
海洋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86%水汽〕;对气候具有重要的调整〔缓冲〕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的机理
3
小结
过程:水分交换、热量交换

- 途径:大气环流、大洋环流气

互 目的:全球水热平衡

用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对气候有调整〔缓冲〕作用
典例
〔2025 安徽月考〕。以下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 ,驱动洋流
,,加重赤潮
,形成信风
【答案】
【解析】,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赤潮的形成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4
〔2025 湖北月考〕读图,完成第 2--5 题。
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是( )
,大西洋为大气供给的水汽最少的是( )
、日较差小的主要缘由是( )


【答案】
【解析】
据图推断,③为蒸发,④为降水。
图中没有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
高纬度海疆热量最少,海洋蒸发水汽最少。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大小影响因素之一为比热容的大小。

〔2025 山东月考〕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以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5
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缘由是 ( )


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答案】
【解析】
,引起大气环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洋环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风向和洋流 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7 总热量输送数值应最大,对应②曲线;中纬度地区盛行由低纬吹向高纬的西南风,西南风源源不断地将热量输往高纬,这里大气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最多,故③为大气输送。
8.〔2025 湖南模拟〕读“三大洋热量平衡值沿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以下各题。
6
(1)赤道和北纬 20°之间, 洋水温最高,缘由是 。(2)太平洋在 四周吸热最多,缘由是 。
(3)大西洋在南北纬 40°-50°四周海区热量收支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
(1)印度 此海疆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加之三面受热带大陆包围,并受暖流影响为主,所以温度最高(2)赤道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3)大西洋在 40°S-50°S 四周海区以吸热为主,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热量平衡值为正值,缘由是南赤道暖流主要流向北半球,40°S-50°S 又以寒流性质的西风漂流影响为主。在 40°N-50°N 四周海区热量收入远远小于热量支出,热量平衡值为负值,缘由是南赤道暖流大局部向北跨赤道加强了墨西哥湾暖流和 40° N-50°N 四周的北大西洋暖流,使本区海水以放热为主。
【解析】
(1)据图可知印度洋在赤道与 20°N 之间净收入最多。(2)从太平洋热量平衡值沿纬度的变化图中可以推断。(3)据图比照即可。

厄尔尼诺现象的含义:赤道四周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特别上升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东南信风减弱。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秘鲁、厄瓜多尔发生洪灾,澳大利亚西部、东南部发生干旱、森林火灾;秘鲁渔场减产。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时间:2--7 年发生一次。
7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台风削减;北方已发生高温、干旱、暖冬;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
拉尼娜现象的含义: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特别变冷的状况。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东南信风增加。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秘鲁、厄瓜多尔旱灾加剧,增加的下沉气流掌握而成;澳大利亚引发洪涝灾难, 增加的上升气流掌握而成。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时间:拉尼娜一般消灭在厄尔尼诺年之后。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台风增多;冷冬热夏,大范围的暴雪。
小结
8
两者成因:东南信风特别
厄尔尼

诺 影响:太平洋东西岸的旱灾与洪灾的跷跷板效应
拉尼娜
时间上一前一后〔拉尼娜一般消灭在厄尔尼诺年之后〕
典例
〔2025·萧山模拟〕世界气象组织称,自2025 年 9 月开头的,1951 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仍在持续影响全球。以下图为 2025 年 10 月太平洋表层局部海疆水温距平分布状况。完成以下问题。
图示太平洋东部表层水温特别,会直接导致〔 〕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偏多C.南美西部沿海降水偏多
澳大利亚西部气温偏高D.南美东部沿海气温偏低
在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有关经济机构推测2025-2025 年国际粮价及铜、镍、锡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被抬高。其推测依据是厄尔尼诺极大年期间〔 〕
①南美有色金属生产国多暴雨洪涝 ②气象灾难增多粮食减产
③海平面上升,漂浮沿海耕地 ④表层海水温度特别威逼海洋运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A
【解析】 1.图中显示,此时赤道四周太平洋上的水温偏高,说明东南信风势力弱,直接导致南美洲西海岸的上升流 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势力减弱,使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偏多、温度偏高;与此同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还导
9
致南赤道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减弱,从而使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偏少、温度偏低。2.结合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可推断①、②正确。
3.〔2025·四川模拟〕读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单位:×)图,答复以下问题。
(1)描述图中 0°~40°N 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缘由。(2)比较a、b 两地海洋输送热量多少及其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答案】
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从赤道向北渐渐削减;副热带海区大洋东部少,西部多;20 度四周大洋东部最少。缘由:纬度因素:海水温度从赤道向北渐渐降低(或太阳辐射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洋流因素:0 度到北纬 40 度大洋东岸有寒流经过,西岸有暖流经过。
a 地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比b 多,a 沿岸气温较高,降水增多;b 沿岸气温较低,降水削减。
【解析】
此题为多条等值线描述,此类题目一般是先从宏观把握数值变化趋势,然后再从微观找出极值点(最高 或者最低值区域)。结合题目信息可知,图中 0°~40°N 大洋向大气输入热量的空间分布不均;从赤道向北渐渐削减;副热带海区大洋东部少,西部多;20 度四周大洋东部最少。纬度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经度变化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0 度到北纬 40 度大洋东岸有寒流经过, 西岸有暖流经过。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a 地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比b 多,主要是a 沿岸受日本暖流影响,气温较高,降水增多;b 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气温较低,降水削减。
4.〔2025·合肥七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资源和天气有严峻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削减。2025 年 10 月 12 日上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组织召开了“2025/18 厄尔尼诺及气候推测会商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