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25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卷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A.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高原,西部多平原。
B.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
C.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
2.不能证明地球内部在运动的是() 。
A.岩石断层有褶皱 B.喜马拉雅山脉在长高
C.火山喷发 D.海水是蓝色的
3.当发生地震时,下面做法错误的是() 。
A.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B.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如果在高层楼房应尽快去逃生通道下楼
D.如果我们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面
4.下图的操作,模拟了地表的一种自然现象,你认为模拟的是()。
A.火山喷发 B.风化 C.地震
5.浮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质地软,比重小,能浮于水面。它是一种()。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6.在沙漠中出现的“石蘑菇”,它的形成主要是()的作用。
A.水 B.风 C.火山喷发
7.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幔、地壳、地核
8.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 。
A.沙漠 B.戈壁滩 C.高原
9.下列情形中雨水对土壤侵蚀最厉害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C.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D.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10.在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
B.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就可以直接得出结论
C.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卷起沙子从岩石刮过的过程,打磨越快表示风越大
11 .下列地形示意图,最适合表示丘陵的是() 。
A. B. C.
12.要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下列无关的措施() 。
A.种植花草 B.植树造林
C.改坡地为梯田 D.爱国主义教育
13.发生火山喷发时,从火山口喷出来的主要是() 。
A.高温的水 B.高温的熔岩 C.高温的气体
试卷第 1 页,共 4 页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4.下列地形中,由土壤沉积形成的是() 。
A.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世界著名的青藏高原
C.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盆地 D.美丽的洞庭湖
15.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
A.贝壳这样的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生活
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
C.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原来这里曾经是海洋
16.下面()描述的是的黄土高原上沟整的地形地貌特点。
A.岩层在地壳运动下因受力而发生波状弯曲
B.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殊的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C.是经过流水长期强烈风蚀逐渐形成的
17.小明为了研究“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最科学的是()。
A. B . C.
18 .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B.敦煌的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有关
C.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地震有关
19.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 )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 B.相互拉张
20.地球上的山脉高低起伏,其形成是() 。
A.地球刚形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B.大多数是地壳岩层受挤压或拉伸产生变形形成的。
C.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二、填空题
21.落在火山周围的 __________ 能提高土壤肥力。
2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包括: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
23.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 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______ )内。
24.火山活动与 ________ 和________ 运动有关。(均填“地核”“地幔”或“地壳”)
25.地球表面的 ________ 对改变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的 ________ 。
26.流水对土地的__________ 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
27.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 (______ )、(______ )、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8.地震发生前,常有( ______ )或( ______ )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 B.天气转暖 C.动物惊慌 D.天降大雨
三、判断题
29.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泥沙。 (______ )
30.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要将最外层做得厚一些。 (______ )
31.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______ )
32.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页岩。 (_____ )
33.我们一般使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______ )
34.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运的现象叫做侵蚀。 (______ )
35.岩石的风化过程是一个缓慢的、不易察觉的过程。 (______ )
36.地球表面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______ )
试卷第 2 页,共 4 页 :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7.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等行为会减少植物覆盖,导致水土流失。 (______ )
38.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 (______ )
四、连线题
39.3 连线题。
将下列岩石与所属的种类用线连接起来。
玄武岩大理岩浮石页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花岗岩砾岩板岩砂岩
40.将下列地貌与其主要形成原因连线。
长江三峡地壳岩层变动
戈壁雅丹地貌水流冲刷
珠江下游平坦的三角洲风力作用
日本锥形的富士山水流沉积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火山喷发
五、排序题
41.模拟洪水实验,请填写正确的操作顺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将泥沙在盒内堆积,
B.上游做成两条河道并汇集到下游一条河道
C.取两大烧杯水,分别从上游河道慢慢倒入,观察现象。
D.在大的泡沫盒底部一角钻一个口
E. 倾斜放置泡沫盒
六、实验题
42.实验: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1)实验方法:用 ________ 充当地面,用 ________ 充当楼房,用 _________ 充当地震能量。
(2)倒塌的位置与 ______________ 有关。
(3)判断出每次地震发生的震中,并给出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 。
(4)倒坍的程度与 ________________ 有关。
科学小组准备了两个相同的塑料盆, 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 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铺在每个塑料盆里, 铺上石子、
倒入土壤,做成两种样本,再用喷水壶洒水。 (如图所示)
43.实验既运用了 ______________ ,又运用了 ______________ 的实验方法。
试卷第 3 页,共 4 页 :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44.实验时要保证降雨的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都要相同,代表同样“雨景”的“降雨”。 __________
(填“A”或“ B”)组上的土壤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45.面的实验模拟的是生活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如果我们在山坡上()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A.建造房屋 B.植树种草 C.饲养动物 D.堆砌石头
46.验中,小科观察到“降雨”时, 原本平整的土地被“雨水”冲出一条条“小河”, 一些泥土被河水带着往前冲,
然后“堆积”起来,堆积泥沙最多的是“河流”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流转弯处
47.据上面的观察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与有无植物覆盖有关
B.降雨之后在地面会形成河流
C.流水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
D.形成各种地形地貌的唯一原因就是地球外部的作用
48.面关于土壤和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流水侵蚀及人类不当活动会导致土壤减少
B.土壤为动物和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
C.地球表面土壤丰富,不需要特别保护
D.人类应该多植树种草,保护土壤
49.过实验,得出了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
七、综合题
50.
(1)请在图中填出地球结构的名称。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2)地震主要发生在 _________ 这一部分,而火山喷发则与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运动有关。
(3)火山喷发时产生的 _________ 会使土壤更加肥沃。
(4)地球表面的岩石可以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 三大类。
下面是一条河道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1.河流弯道处,甲、乙两岸,河水流速较快的是 ________ 岸,甲岸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________ ,乙岸发生的主要
变化是________ ,B 区域的面积会逐渐 ________ 。
52.在河水对两岸长期的作用下,这条河流的弯道处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越来越直 B.越来越弯 C.保持不变
53.图中 C 区域沉积的成分主要是() 。
A.大石块 B.鹅卵石 C.细沙
试卷第 4 页,共 4 页 :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
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
藏高原多冻土地貌。,所以我原。
2.D
【详解】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 形式多种多样。岩石断层有褶皱、
喜马拉雅山脉在长高、火山喷发等都能证明地球内部在运动, D海水是蓝色的不能证明地球
内部